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推广可持续”的上海示范

产生日期:2013-11-05 06:04      来源: 东方城乡报

  农业物联网是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发展农业物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精准化,已成为本市改造传统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上海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秉承“全程监管、分段溯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路,突出市场先导、需求主导和政府引导,创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理念,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形成农业物联网应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凸显行业示范效应,达到“可看、可用、可推广、可持续”。

  政策保障 多方参与

  助力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

  今年3月,市农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了《关于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农业物联网发展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在实施意见指导下,市农委还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上海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2013--2015年行动计划》。

  根据农业部工作方案要求,市农委组织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及生产基地等方面专家及人员,编制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上海)实施方案》。计划到2015年底,基本形成核心技术有所突破、安全监管示范效应明显、示范基地和企业初见成效、区域试验工程国内领先的农业物联网发展新格局。

  为了保障区域试验工程的顺利实施,上海在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财政局为组成部门的农业物联网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组建农业物联网技术专家组,负责对顶层设计、技术架构、标准规范等工作进行指导;成立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产学研用结合为纽带,汇聚人才、整合技术,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目前,该中心已获得8项软件著作权、6项专利。

  重点推进 分类实施

  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根据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结合上海农业特点,围绕农产品(水稻、绿叶菜、动物及动物产品)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

  在光明米业水稻种植基地,建设了10多万亩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开展粮食作物安全监管应用示范;

  采用二维码载体与实时网络传递相结合的方式,在八个市境道口建立了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

  在全国率先运用植入式动物电子标识对能繁母猪实行了电子身份证管理,使能繁母猪保险在投保、核保、出险报案、无害化处理以及理赔全程信息化管理;

  以200多家蔬菜标准园共6万多亩绿叶菜种植基地为实施重点,应用电子标签、条码等技术,实时记录绿叶菜生产过程中的采收、施肥、用药、灌溉、农残检测等信息,建立电子化田间档案,及蔬菜出场时农残检测数据的在线实时联网监管,并与加工、出库、运输、销售等环节数据相关联,实现了绿叶菜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可追溯。

  集成创新 核心突破  

  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

  结合上海农业特色和地域特点,本市在集成式农业环境传感监测、大田无线组网技术、冷链物流过程监测、水产物联网智能监测设备等应用技术上已有突破,在感知、传输、处理、控制、管理和应用等物联网技术领域取得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大田应用集成传感网络设备研发 研发了一批适合农业生产特性的农业专用集成传感设备,可采集大田生产的大气温湿度、光照度、雨量、大气压、叶表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酸碱度、水位、重金属离子等农业环境参数的信息数据,有效提升大田生产智能化管理水平。

  空中移动感知应用集成平台研发 该设备采用八旋翼飞行器为平台,通过搭载多光谱视觉感知设备与各种传感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各类环境数据和植物生长光谱信息,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实现大田苗情观测及病虫草害预警预报等应用。

  水面移动感知应用集成设备研发 水面上移动感知应用集成设备采用高抗风设计,集成了酸碱度、温度、溶解氧、氨氮等参数传感器,配备太阳能动力系统,可提供广阔水域面积的在线监测,及水质数据采集任务,并与自动增氧等设备联动,实现水产养殖智能化控制与管理。水下移动感知应用集成设备通过高清晰低照度的水下摄像机,可实时观察水下鱼类的生长和进食情况,增加水下可视距离。

  统一标准 产业导向

  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区域试验工程实施方案目标要求,构建本市农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旨在提供“聚合式”的数据与应用池,形成跨农业生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等农业领域数据中心;提供“共享式”的数据发布服务,以可扩展的方式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数据进行按需发布,实现以追溯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形成农业物联网应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凸显行业示范效应,达到“可看、可用、可推广、可持续”。

  据悉,该平台将利用市农科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开发的水稻、蔬菜、黄桃等专家系统,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向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生产信息追溯及产地信息监管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农民、企业与市场共同参与的信息价值链,实现农业物联网价值的增值服务;提供以“农场到餐桌”为主线的物联网综合应用服务,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信息感知;提供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数据,实现以安全及追溯服务为核心的多方式信息技术服务。

  农业物联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为政府提供农产品安全监管和农情指挥调度服务,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的信息感知;为公众提供农产品安全信息查询、溯源服务及预警信息,为农民发布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信息、农情监测预报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资源,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提供决策分析服务等。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