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音乐家田头“接地气”

产生日期:2013-10-29 03:22      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10月28日电 (记者王有佳)10月25日午后,在金山区金山卫镇张桥村的一片稻田里,一群正在收割水稻的农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地的田山歌,表达对丰收的喜悦,而田埂上30多位沪上音乐家正在认真倾听,并不时与唱歌的农民攀谈、交流,有的还和着旋律与农民一起哼唱起来。据了解,这是上海音乐家协会赴金山采风活动的一项内容。

田山歌是广泛流传于上海郊区的传统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康王时期、即3000多年前,金山卫地区的原住民已经熟练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伴随农耕活动而蕴生出的金山卫田山歌也很早就在民间流传。2012年3月,金山卫镇通过发掘史料,走访民间老艺人,整理出了一批田山歌曲目,并在此基础上,创作编排了一台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反映江南农耕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田山歌韵·金山卫》,于12月22日在大宁剧场成功上演。今年9月,金山卫田山歌被列入了上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为配合此次上海音乐家协会金山采风活动,金山卫镇专门整理了一台包括《耘稻山歌》、《春播》、《倒十郎》、《小板艄》、《啥鸟飞来节节高》等田山歌中的代表性曲目,通过小调、对唱、合唱、小组唱以及广场舞、草龙花灯舞的形式,于当日下午为音乐家们作了展示演出。演员中既有83岁高龄的民间老艺人,也有农民、教师和学生。该台演出通过多样化、多层次、多年龄段的表现形式,对金山卫田山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延伸发展方向,进行了全景演绎。

据介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金山卫田山歌真实记录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反映人文语言心理、宗教等大量内容,尤其是歌词内容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丰富多彩,具有社会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等功能,其主要内容表现在劳动、生活、思想、爱情等方方面面,是了解金山卫及周边稻作地区社会生活、风情民俗的重要窗口。

在随后进行的金山卫田山歌研讨会上,有音乐家认为,金山卫田山歌寓情于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真实反映了质朴、善良的金山卫人民千百年来热爱劳动、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正是劳动人民勤劳的农耕生活成为了田山歌取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有音乐家认为,金山卫镇与浙江平湖毗邻,其中有几个村落地跨沪浙,方言上受浙江语言、词汇、发音的影响较大。因此,金山卫田山歌在曲调、旋律、歌词等方面,形成了与上海其他地区田山歌不同的个性特点。上海田山歌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金山卫田山歌作为上海田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进一步的挖掘保护和完善提升,完全有条件进入国家级“非遗”。

另悉,主题为“张桥羊肉美名扬、田山歌韵美声传”的2013张桥羊肉文化节将于10月25日至明年1月25日举行,羊肉文化节期间,将举行“舞动金山卫”田山歌广场舞展示、“田山歌韵·金山卫”演出等活动,并将通过网络征集张桥羊肉村吉祥物。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