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滋涉"肉毒杆菌"奶粉已售逾420吨 沪多家超市紧急下架

产生日期:2013-08-05 01:12      来源: 东方网

据《i时代报》报道,上海市质监局昨天透露,由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受肉毒杆菌污染乳粉制成的多美滋奶粉流入市场达420.188吨。上海多家超市昨天开始下架多美滋问题产品。另据外媒报道,中国已停止所有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奶粉进口。
  
  
  国家食药监约谈负责人
  
  国家质检总局昨天通报了4家进口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的中国企业,分别是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要求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问题原料加工的全部食品。
  
  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的问题原料使用企业是可口可乐公司,问题原料中的4.775吨已隔离,其余25公斤已发往东莞工厂。目前,可口可乐公司正在追溯受影响批次产品的生产和发货记录,并予以召回。
  
  据市质监局调查,多美滋公司采购新西兰恒天然问题乳粉7批次共计208.55吨,用于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已使用105.45吨,库存103.1吨),问题乳粉已制成较大婴儿配方乳粉成品664.118吨(已售420.188吨,库存243.93吨)以及幼儿配方乳粉成品62.434吨(尚未售出)。市质监局已全部封存多美滋公司现场涉及问题乳粉的原料及成品,同时要求多美滋公司启动召回。
  
  多美滋昨天公布受影响的优阶贝护和多领加二阶段12个批次,沪上多家大型超市紧急下架问题产品。家乐福表示正在全国范围下架多美滋所有问题批次产品。
  
  恒天然自家品牌未受影响
  
  除了提供原料,恒天然目前还在中国销售安
  
  满、安怡、安佳和田园等品牌产品,该公司表示,这些产品未受此次污染事件影响。
  
  据外媒报道,新西兰贸易部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已停止所有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奶粉的进口。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代理总干事加拉赫则质疑恒天然集团,为何2012年5月生产的有毒乳清蛋白原料,现今才浮出水面被检查出来。
  
  “可瑞康”奶粉3批次勿食用
  
  新西兰纽迪希亚公司(Nutricia)召回其在新西兰市场销售的“可瑞康”1段和“可康”金装版2段婴儿配方奶粉。出厂批号分别为3169、3170的“可瑞康”1段(供0-6月婴儿食用)和批号为D3183的“可瑞康”金装版2段婴儿配方奶粉(供6-12个月婴儿食用)。这3个批次奶粉的保质期分别为2016年6月17日、2016年6月18日和2014年12月13日。
  
  据悉,该品牌产品未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多以个人携带、邮寄或网购等方式购买。可瑞康天猫旗舰店客服表示,目前中国官方渠道在售“可瑞康”安全。

肉毒杆菌:一岁以下婴儿最易中招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罐头食品或真空包装食品里都能生长。肉毒杆菌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180℃下干热5-15分-钟,100℃下湿热5上小时,或瑞121℃高压蒸气30分钟才能杀死。
  
  人体在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后,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分析指出,目前全世界乳粉中都没有关于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肉毒杆菌对1岁以下的婴儿威胁很大,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到婴儿的肠道后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半岁以内的婴儿、处于转奶或者添加更改辅食阶段的婴儿尤其“高危”。朱毅说,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下加热10分钟后才能被消灭,而冲泡奶粉时往往使用的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
  
  恒天然8个月3度上“黑榜”
  
  乳制品是新西兰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其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年出口额约为84亿美元,占新西兰总出口额的四分之一。乳业巨头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而我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受污染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流入了娃哈哈、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以及多美滋公司。记者调查发现,恒天然今年以来多次发生负面新闻,在过去的8个月内连续涉及双氰胺、国家发展改革委反垄断调查等事件。
  
  2013年1月,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证实,在新西兰出产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主要涉及恒天然的产品)检测出双氰胺(DCD)化学残留物。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9月,恒天然在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就已经发现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
  
  而在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向多家奶粉企业提起的反垄断调查中,身为美赞臣、多美滋等奶粉企业合作伙伴的恒天然也“黑榜有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指出,虽然美赞臣、多美滋等外资品牌比较强势,但任何一个厂家的市场份额都没有超过20%。对比恒天然,虽然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其不仅在进口奶粉原料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还为很多其他品牌进行代工生产,对中国婴幼儿乳品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个更值得回味的细节是,2005年,恒天然与中国的三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注资8.6亿元人民币收购三鹿43%股份。次年,双方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2008年,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事件”倒闭,恒天然在华投资也由此受到重创。
  
  恒天然集团发布的声明中说,企业在今年3月的一次检查中发现,2012年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涉嫌被污染。3月份即检测到食品安全风险,为何拖到8月才公布?
  
  舆论认为,发生可能的食品污染问题之后是第一时间减少对消费者的损害、通知客户进行回收,还是任由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流向市场,恒天然的选择耐人寻味。
  
  不应过度迷信“洋食品”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在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这无疑给信奉“洋奶粉”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被打破。这也再次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中外皆有,客观看待,冷静应对,方乃理性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恒天然集团早在今年3月就已发现自身产品的潜在质量问题,但却直到4个月后才公布检测结果。这就让问题一再延误,不断扩散蔓延,检测结果为何“姗姗来迟”令人生疑。
  
  此次的“迟报”不禁使人联想起2010年末发生在德国北威州的“毒饲料”事件。当时,当地的无良生产商将工业用途的脂肪酸用于动物饲料脂肪生产,使得部分饲料的二恶英含量超标高达78倍。而早在当年3月,这些有毒饲料就已流入市场,事件被隐瞒了9个月。
  
  由此观之,食品安全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迷信“洋食品”并非明智之举。洋食品”“不一定都是极品,“国产货”也并非都是次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突破国界的当下,不应该对“洋食品”过度迷信。对待“洋货”“国货”应本着一视同与仁的态度,理性客观看待。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