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艾叶一天能卖上千束 亲民小商品撬动端午大经济

产生日期:2013-06-13 03:58      来源: 新华网

中药店里,香囊销量同比增长5%-10%;农贸市场,一个摊位一天卖出上千束菖蒲艾叶;老字号点心店,日销粽子3万只……昨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走访市场发现,关乎端午的食品、用品这两日迎来最后的旺销,虽然最便宜的仅有一两元,但也被挖掘出蕴藏着的大商机。

菖蒲艾叶:一个摊位昨日卖出上千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不少市民近来都在门楣上挂起艾叶菖蒲。记者走访了解到,小小一束菖蒲艾叶却也大有生意,1-2元一束在不少摊位上一天能卖出数千束。

昨日,沪上不少农贸市场、沿街路摊都齐齐摆上一摞摞菖蒲艾叶,并以红绳缠绕成束,更添浓浓节意。记者注意到,虽然单价仅在1-2元,但摊主们纷纷表示,从清晨叫卖至落市,日均可卖数千束。

“早晨四五点就赶来卖,赶个早市,一上午卖了800束。”在闸北区闻喜路上,沿街有不少摊主推起堆满菖蒲、艾叶的手推车,向来往路人讲述端午插艾的起源与用途。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买回家后将菖蒲艾叶分开,菖蒲似剑,挂于门楣可以斩千邪。艾叶则置于窗前驱蚊,晾干后洗净也能沐浴,可止肤痒、防生痱子。”

三泉路农贸市场旁的一位摊主表示,今年菖蒲艾叶的价格和往年差不多,早晨卖1.5-2元一束,临近落市,1块钱一束。“几毛钱的毛利,一天能卖数千束。”

除了菖蒲艾叶,也有不少市民到菜场、果铺寻觅石榴、蒜等,搭配捆扎一同插于门楣,用以避邪、驱瘴、驱蚊。记者还注意到,以艾草、菖蒲为原料的沐浴皂、洗浴包也在网络平台上热卖,价格从几元至几十元的不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踏着端午节令来养生。

虽然菖蒲和艾叶售价“亲民”,但以端午为主题的艺术藏品在拍卖市场上却价值不菲。据了解,任伯年就曾绘制过一幅《端午图》,上面的“主角”就是菖蒲和艾草。许多人还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明清以来,钟馗逐渐取代张天师开始驱赶五毒,清代画家黄慎创作过一幅《端午钟馗图》立轴,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有钟馗,旁边还放置了菖蒲和艾草,很好地诠释了“驱邪毒、避凶瘟”的主题。在前两年的拍卖市场上,这件作品的成交价超过30万元。

香囊:百元以下是合理价格

记者走访沪上劲松参药店、第一医药商店时发现,各式香囊琳琅满目、外形多样,除了常规的粽子、生肖、蝴蝶、福袋、葫芦等样式外,招财猫、贪吃蛇等新元素也被融入到传统香囊的制作中。

昨日,记者在南京路上的第一医药商店看到,香囊价格依个头而定,从12元到88元不等,其中最贵的是一款长约40厘米的鱼形香囊,刺绣颇为精美。店员告诉记者,近几日香囊迎来最后的旺销,多数市民还是倾向价位在15-30元之间的款式,物美价廉。

“今年端午节香囊销量不错,相比去年增长5%-10%。”劲松参药店经理钱睴告诉记者,这里出售的香囊均由多种中草药研磨成粉后制成,有清香、驱虫、避瘟的功能,且香味不会使人有头晕呕吐的感觉。

与此同时,香囊在网上销售同样火爆,价格也普遍比实体药房更低廉。其中,手工缝制的香囊更受青睐。一款带有刺绣和中国结元素的端午香包,其促销价格仅为1.9元一个,月成交量近4万件。

更有商家别出心裁,将香囊按其不同的中药内料成分划分为不同款。有传统经典款、夏季驱蚊款、驱蜈蚣蛇虫款、温胃养胃款等14种不同款式。为了增加可信度,卖家还在每款香囊后将其内料所用中药的名称一一列出,并注明功效。

记者还在网上发现一款名为“元气佩”的天价端午香囊,礼盒装共6枚的售价为3588元。卖家打出的广告语是“进口汉方,防感冒,防辐射,防流感”,其“作用原理”一栏中的表述是“通过芳香气味形成保护圈,抵御污邪入侵。”

“定价上千的香囊有夸大宣传之嫌。”钱睴表示,香囊的主要功效是驱虫除秽、提升醒脑,部分商家宣称的“防病保健”功能,其实主要指香囊的净化空气作用。

粽子:新鲜粽热过礼盒粽

虽然一年四季都有卖,但粽子的销售高峰仍在端午节前。记者采访获悉,相比超市里的冷冻或真空包装的粽子,食品商店里的新鲜粽、老字号点心店“前店后工场”的现制粽更受欢迎,王家沙今年粽子销售增长了50%。

“临近端午,每天粽子的销量均在2万只左右,最多一天卖出了3万只。”王家沙总经理蔡宏杰昨天告诉记者,今年整体销量比往年上升了50%,从市场情况来看,王家沙“前店后工场”的制作模式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

在南京东路上的第一食品商店,记者同样发现,相对真空包装的礼盒粽,新鲜粽销路更好。

“为了确保食品供应各个环节的安全,五芳斋等品牌今年减少了对超市等渠道新鲜粽的供货,而增加了食品商店的供应,因为周转较快可以保证粽子的新鲜。”第一食品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品种来看,传统的肉粽依旧最受追捧,销售占所有粽子的80%,此外功德林的素粽今年也有翻番增长。

有趣的是,不单粽子热销,记者发现一些商家、市场里的糯米、猪肉、红枣、赤豆等也卖得很好。原来,有不少市民仍愿意享受DIY包粽子的乐趣。记者从四平社区了解到,近日,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数10名外国留学生来到该社区,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并体验社区生活,这些留学生在居民的指导下也学起包粽子(右图)。

而在网络上,多家电商都在对粽子礼盒进行促销。记者看到,1号店推出了粽子促销页面,多个知名品牌、共计40种粽子礼盒,每买满3件送1件。在京东商城,促销的既有散装粽又有礼盒粽,在这优惠基础上,满1000元还能再返50元京东券。亚马逊中国则打出了“粽子礼盒低至五折”的广告,最便宜的一款礼盒售价为34.9元,最贵为246元。总体来看,几十元至百余元是今年粽子礼盒的主流,往年的天价鲍鱼粽、燕窝粽几乎难觅踪影。

粽子的回归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吃粽子是这个传统节日流传千年的习俗。记者走访沪上市场发现,今年的粽子市场悄然刮起了一股“平价风”,粽子包装朴素,价格也更亲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价粽市场遇冷,而往年高达三四千元的天价粽子礼盒则难觅踪影。

“买者不吃,吃者不买”是天价粽子消费的潜规则,也是一切“天价××”公开的秘密。在这里,粽子之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节日食品,而成为一种上佳的礼品。节日的到来,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送礼的“时间窗口”。粽子之类也因此异化成为打点关系和获取资源,进行利益交换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说,粽子市场上刮起的“平价风”,是一种回归,回归到食品消费的本原。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回归。

市场消费行为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风气的改变。天价粽子在市场上遇冷,与之前长江刀鱼高位跳水、西湖龙井挤干水分一样,是反腐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收获的成果。没有疑问,在初战告捷之时,如何在制度上的得到保障,形成反腐与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将是接下来必须面对的一个更为重要的课题。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