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集团农民工文化建设纪实

产生日期:2013-05-29 02:02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5月29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他们,是一批从大山中走出来的青年

  脚踩着黄土,怀揣着梦想来到了上海,来到了机场穿起深蓝色战斗服,守护着“新家”他们,是银幕上的明星演绎着昨天自己的故事……

  谨以此片献给为上海机场、为上海默默奉献的新上海人!

  5月12日,著名革命老区——临沂举行了电影《深蓝》首映式。这是由上海机场集团工会组织拍摄,由机场职工主演反映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片。片中3位主角就是来自沂蒙山区的农民工。带队的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蔡军说,在临沂举行首映式,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家乡人分享喜悦和自豪!

  事后,临沂市委副书记李峰在会见剧组成员时谈到,影片展示了新时期沂蒙人在上海的良好形象,为弘扬沂蒙精神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必将激励广大务工人员爱岗敬业、追求梦想,助力实现中国梦。他同时勉励家乡子弟,不要忘记上海机场、上海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要继续为家乡人争光!

  这不仅是对影片的肯定,也是对上海机场大力推动农民工文化建设,努力让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肯定。正是在上海机场营造的良好环境里,农民工圆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

  “新上海人”的梦

  文化是企业的血脉,是职工的精神家园。近几年来,上海机场集团工会在企业党政重视和支持下,以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引领职工,满足职工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职工文化建设涵盖了和谐企业创建、职工素质工程、立功竞赛、文体活动各个方面,也覆盖了已成为机场新生力量的农民工群体。

  在上海机场安检、护卫、消防、场区绿化养护等岗位,遍布农民工。机场把农民工的使用管理纳入企业整体管理范畴,作为推进企业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件大事来抓。

  集团党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劳务员工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学习、工作、生活、成长发展等全方位关心劳务工。集团工会大力发展农民工入会,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条款订入集体合同。

  农民工享受到多方面福利待遇,不仅被列入职工体检和女职工妇科检查范围,还参加了相关社会保险。集团还为他们购买了包含意外伤害保险金等商业保险;推出了劳务工年休假制度;外地劳务工还享受探亲带薪休假制度。

  农民工宿舍内有空调、电视机,还有太阳能洗澡间。衣服、鞋子、被子每年单位免费发放。

  在用人上,打破了以劳动关系确定工作岗位的做法,鼓励符合任职条件的劳务工参加技能岗位、管理岗位的竞争上岗。集团每年都有劳务工被评为优秀员工、岗位操作能手,一些表现突出的农民工被转为正式职工,有的还被提职。

  王闯,是2004年从山东来到浦东机场,目前在安检飞机监护科工作。9年一路走来,让他切身体会到“自己与机场共成长”。和他一样,科室已有4名劳务工入了党。机场各级组织的党代会、职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农民工代表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他曾代表机场劳务工参加了上海市十三届团代会,被评为集团“十佳”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还由机场推荐上了中央党校上海函授学院,并获得大学本科学历。

  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合同工,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这种理念深深根植于上海机场,从而营造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氛围。

  “EBA——大学梦”

  在机场工会打造的农民工文化中,素质教育成为重要内容。“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给予他们一份工资”,蔡军说,在维护农民工政治、经济权益的同时,机场更注重维护他们的学习权、发展权。

  机场工会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根据农民工岗位技能和自身需求,为其“度身定做”,形成了“以通用能力培训为起点,以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培训为续接,以成人教育机构学历教育为延伸’”的教育培训格局。

  建立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机制,为农民工岗位建功搭建平台。从集团到各个机场,各级工会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技能大赛和“安康杯”竞赛活动,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台竞技。在集团职工技能大赛上,获评上海市技师称号的职工有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劳务工;山东籍农民工林帅,在每次上海市消防系统和机场举行的技能比武中,都获得第一、二名。

  除通过开展岗位比武提高他们的技能外,机场还举办计算机、英语、法律等知识培训班。在2006年上海市举办的劳动保护知识竞赛中,由4名农民工组成的上海机场参赛队在强手林立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

  2007年,“上海机场农民工学校”宣告成立,为农民工提供EBA(工商管理)、高复班、大专学历教育,圆了农民工的大学梦。

  来自山东临沂的农民工乔连朋从机场消防员做起。由于好学上进,被培养成为消防车驾驶员,机场将价值800多万元的进口车交给他。他与175名农民工初级工商管理(EBA)培训学习。以后,他又续读电大大专学历班,经过3年学习,成为了一名大专生。如今是机场消防队副中队长的乔连朋,与上海机场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拥有了上海户籍。他说:“上海和现代航空对农民工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份体力,更需要智慧和技能。上海机场为我们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电影明星”梦

  上海机场集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卫国曾经自豪地说:“在我们这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会很幸福,不仅因为利益有保障、诉求有人听,更重要的是,工会开展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大家感到生活有乐趣,精神有追求。”

  这些年来,机场工会在企业党政重视和支持下,尽自己所能为农民工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为他们营造美丽的精神家园。

  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辟“职工书屋”,修建篮球场,购置健身器材等。浦东机场正在建设一座更多面向为驻场值守农民工的高标准、现代化的活动中心。

  被誉为航空港“乌兰牧骑”的上海机场职工艺术团,结合高温、节假日慰问,为农民工演出,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

  近几年来,集团工会成立的职工体育俱乐部、职工艺术团、职工文学协会、职工书画影协会等群众性团体,不下几十个,它们中都有农民工的身影。虹桥机场专门组建了清一色农民工参加的龙舟队,曾荣获上海市首届市民龙舟大赛冠军;2008年,浦东机场6名农民工组队参加了上海市“学法律、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农民工风采大赛,他们表演的《我们爱机场,机场爱我们》自创小品在激烈角逐中荣获“最佳表演奖”。机场工会把他们的演出制成光盘,带回家播放,让家乡人都觉得很有面子,增添了农民工的自豪感。

  演电影,尤其还当主角,这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更不要说来自大山里的农民工。然而,在上海机场,这种梦想却能成真。近年来,作为创新职工文化建设载体的有益尝试,机场集团工会组织拍摄、并由职工出演反映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片,《深蓝》已是第三部。影片将镜头聚焦机场消防一线的农民工,通过他们工作、生活中遭遇的甜酸苦辣,反映了农民工在上海励志成长故事。来自沂蒙山区的农民工林帅、孙浩杰、管昌盛成为影片主角。

  电影《深蓝》来到临沂举行首映式,在当地引起了轰动。首映式举行地拉起了横幅。临沂市副市长马?和市民航局局长赵建义、市文广新闻局党委书记曹首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洪彦,以及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数百人出席观摩影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纷纷前往采访报道。人们都为自己的老乡能当上“电影明星”而欣喜不已。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