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叶榭镇探索“粮经复合型”家庭农场之路

产生日期:2013-05-13 02:27      来源: 东方网

  农忙备耕时节,在松江区叶榭镇徐姚村,家庭农场主徐梅军天天“猫”在田里,为新一轮的水稻翻茬做准备;而3个星期前,他还在另一块地里抢种玉米。都说农耕看节气,一年中有“农忙”和“农闲”之分,但对徐梅军来说,承包的182亩土地足够他一年忙到头。这几年,徐梅军想出了不少让土地增收的好法子。只因为他所在的叶榭镇正在探索一条 “粮经复合型”的家庭农场发展道路。

  所谓“粮经复合型”,就是家庭农场主不再只是单纯的种粮能手,而是成了以种粮为主,兼顾3种甚至3种以上多种经营的“多面手”。

  徐梅军把182亩农田分成了90亩菜园和92亩水稻田。每年5月到10月,是水稻田种植最忙的时节;其余时间,徐梅军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菜园里。天冷时,菜园里种着白菜、卷心菜、黄芽菜、小青菜等四五种时令菜;天气变暖后,趁着种水稻的空当,再改种两茬玉米;谷糠和老菜叶是很好的猪饲料,为了避免浪费,他还养了几十头猪,把地里的边角料“变废为宝”,养猪饲料自给自足。

  2007年,叶榭镇开始推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经过6年多实践,如今,像徐梅军这样搞“粮经复合型”家庭农场的人已不在少数,家庭农场主们发挥各自专长,经营办法也各不相同。

  大学毕业的家庭农场主孙红荣将科技运用到销售环节,试行了一套水稻种植实时监控技术,买家可通过视频网站看到水稻作物的生长情况。几年里,孙红荣就打造出了自己的大米品牌,还一并解决了附近家庭农场主的大米销售问题。去年,他又尝试着将苗鸭放入稻田喂养,这样,既可以让苗鸭帮助捉虫,又使散养的苗鸭成长快,能卖出好价钱。

  还有不少人一边经营果园或瓜田,一边种粮,同时还是负责拖拉机运输的专业农机手……然而,这些家庭农场主又有着相同的经营思路,那就是,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搞创收,另一方面,让土地一年四季运转起来,能大大提高亩产收入。

  相比 “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粮经复合型”的经营方式更容易普及,操作也更灵活。对此,叶榭镇副镇长沈根华表示:“要在每块稻田旁边建猪舍不太现实,如今要在确保水稻产量的同时,想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粮经复合型’经营方式更具优势。”自去年开始,这种发展方式得到了叶榭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今年,政府将继续在育种、种植、包装和销售等环节,给予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帮助和技术支持。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