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事件凸显水源地保护困境 上海无法监管上游水域

产生日期:2013-03-13 02:35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蒋泽、裘颖琼报道:3月8日开始,上海境内黄浦江西段出现大量死猪,目前已累计打捞出5000多头。这些猪究竟从哪里来,目前仍没有确切说法。嘉兴市环保局称,一些养殖户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存在随意丢弃死猪现象。而从根源看,由于监管范围有限,处于下游的水源地环境无法得到彻底保证。

  嘉兴市环保局:少数养殖户存在随意丢弃死猪现象

  今天上午,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余鸿伟表示,嘉兴市是生猪主产区,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尽管这些年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但由于少数养殖户法制意识淡薄,存在随意丢弃死猪现象。

  而在上海,病死猪一般是怎样处理的?上海市农委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上海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和《上海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对病死畜禽及其产品都有明确的规定,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农业部要求就是坚持“四不准一处理”原则,既不准宰杀、不准销售、不准食用、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2003年,国内首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在上海成立,将病死畜禽统一实行焚烧处理。为进一步提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还建立了病死畜禽统一收集体系。2008年市财政投入资金,购置病死畜禽统一收集车辆并分发至各区县。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相关规定的操作要求,收集辖区内病死畜禽并集中运送至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焚烧处理。

  而上海从2006年开始使用生猪二维码耳标,目前生猪耳标佩戴达到全覆盖,目的是实现生猪防疫环节的可追溯管理。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水源地保护立法

  黄浦江上游死猪事件,与前不久的山西苯胺泄露入河事件,如出一辙,同样是上游地区污染物影响了下游河道。这对上海乃至多地水务部门都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处于下游的水源地究竟如何保护?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省市之一,上海已开展“三条红线”制度建设,其中第三条红线就是建立水域纳污总量红线控制制度。而东方网记者了解到,按照现在的监管模式,上游无需对下游的水源地保护负责。而上海对于上游水域也无法监管。在此条件下,下游的水源环境仍显脆弱。

  上海市供水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上海水源地进行有效保护,远非用水地区、一家部门所能解决,而是要多省市环保部门、农委等有关部门一起解决。“就这次黄浦江死猪事件而言,还牵扯到上游太湖流域。所以保护水源必须从源头控制,应各省市综合协调、上下游联动。”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凤亭呼吁,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水源地保护立法,“明确各地方政府在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和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应急预警机制。上下游要承担相同的监管责任和义务。”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