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加大卫生投入惠及更多百姓
产生日期:2013-03-04 07:25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通讯员浦欣报道:据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卫生工作会议透露,今年新区卫生工作将重点聚焦民生惠及当地老百姓,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速推进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提供更为公平、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与补偿机制改革
开展优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研究,加快信息化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和基于考核结果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监管机制,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继续推进二、三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转诊预约。
继续推进卫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落实医疗机构配置规划,进一步加大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卫生资源优化布局。全力确保周浦医院新院开业及浦南医院综合楼建成启用;稳步推进东方医院改扩建、七院医技综合楼新建、光明中医医院迁建和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项目等项目进度;加快浦东医院、公利医院科教大楼及浦南医院(二期)改扩建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此外,还要大力支持一妇婴建成开业和长征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准备。同时,要推进三林、航头、高行等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及金杨、花木等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做深做实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
要界定全科医师定位与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在医疗联合体内试点二级医院与社区的协同服务机制。推进全科示范诊室建设,与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大学附属的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与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结合,形成固定对应的服务关系,将新农合费用分解到全科团队,让全科医生真正成为健康、费用的双重“守门人”。
全面推进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
去年8月1日起,新区实施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从近6个月的数据显示:不仅患者医疗费用得到较有效控制,他们的满意度也较2011年略有上升。(据统计,2012年1至7月,浦东新农合基金支出与2011年同比上涨16%,环比平均上涨11.5%,8至12月基金支出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2.1%)。今年,新区将进一步完善“按人头支付”标准,加强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区属二、三级医院新农合基金使用的实时监控,定期通报费用支付情况;切实把“按人头支付”改革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又能使医疗机构在总额固定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医药费用结构。
巩固和推广慢病自我管理模式
近两年,新区把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作为区政府实事项目大力推进。今年计划要再新增1000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发展1.5万名组员,培育20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示范点。在此基础上,还要试点推进10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并在慢病自我管理工作的推进中,注重加大全科医师的参与度,使健康自我管理能够获得更专业指导。
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要继续探索对中医科研管理的体制创新,设立“浦东新区中医药发展中心”。继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区属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监管,推进市级中医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传统型中医临床示范学科、以及中医应急体系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地建设。完善中医预防保健组织管理架构和服务模式,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今年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将放在互联共通和强化应用上,使区内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村卫生室都能联通,并进一步与市医联平台、公卫平台接通、共享。同时,做活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全科、“新农合”实时结算、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基本药品监管、治疗安全警示、重复药物和检验检查提醒,以及双向转诊等各项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继续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推动第三轮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文件和管理制度的出台。做强、做实卫生专业能力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在职人员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与各类在职培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新区卫生系统领军人才、领先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针对专科医师、全科医师、院前急救人员、公共卫生人员、中医人员、信息化人员等不同特长和专业的人才,制定专门政策。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与补偿机制改革
开展优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研究,加快信息化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和基于考核结果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监管机制,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继续推进二、三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转诊预约。
继续推进卫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落实医疗机构配置规划,进一步加大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卫生资源优化布局。全力确保周浦医院新院开业及浦南医院综合楼建成启用;稳步推进东方医院改扩建、七院医技综合楼新建、光明中医医院迁建和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项目等项目进度;加快浦东医院、公利医院科教大楼及浦南医院(二期)改扩建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此外,还要大力支持一妇婴建成开业和长征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准备。同时,要推进三林、航头、高行等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及金杨、花木等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做深做实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
要界定全科医师定位与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在医疗联合体内试点二级医院与社区的协同服务机制。推进全科示范诊室建设,与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大学附属的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与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的结合,形成固定对应的服务关系,将新农合费用分解到全科团队,让全科医生真正成为健康、费用的双重“守门人”。
全面推进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
去年8月1日起,新区实施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从近6个月的数据显示:不仅患者医疗费用得到较有效控制,他们的满意度也较2011年略有上升。(据统计,2012年1至7月,浦东新农合基金支出与2011年同比上涨16%,环比平均上涨11.5%,8至12月基金支出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2.1%)。今年,新区将进一步完善“按人头支付”标准,加强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区属二、三级医院新农合基金使用的实时监控,定期通报费用支付情况;切实把“按人头支付”改革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又能使医疗机构在总额固定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医药费用结构。
巩固和推广慢病自我管理模式
近两年,新区把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作为区政府实事项目大力推进。今年计划要再新增1000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发展1.5万名组员,培育20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示范点。在此基础上,还要试点推进10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并在慢病自我管理工作的推进中,注重加大全科医师的参与度,使健康自我管理能够获得更专业指导。
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要继续探索对中医科研管理的体制创新,设立“浦东新区中医药发展中心”。继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区属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监管,推进市级中医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传统型中医临床示范学科、以及中医应急体系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地建设。完善中医预防保健组织管理架构和服务模式,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今年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将放在互联共通和强化应用上,使区内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村卫生室都能联通,并进一步与市医联平台、公卫平台接通、共享。同时,做活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全科、“新农合”实时结算、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基本药品监管、治疗安全警示、重复药物和检验检查提醒,以及双向转诊等各项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继续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推动第三轮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文件和管理制度的出台。做强、做实卫生专业能力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在职人员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与各类在职培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新区卫生系统领军人才、领先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针对专科医师、全科医师、院前急救人员、公共卫生人员、中医人员、信息化人员等不同特长和专业的人才,制定专门政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