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渔民人均收入达18200元

产生日期:2013-02-25 07:11      来源: 上海农委办公室

2月19日 召开的上海市水产工作会议获悉,201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9.87万吨,比2011年增长5.26%,其中养殖产量16.21万吨,比2011年增长1.27%,捕捞产量13.66万吨,同比增长10.42%;渔业总产值达61.64亿元,同比增长8.03%;渔民人均收入达18200元,同比增长14.83%。据监测,1-12月全市水产品市场综合平均价格44元/公斤,同比上涨9.47%。

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成果丰硕

微孔增氧高效健康养殖等七项主推技术得到推广,辐射带动207家科技辐射户,40家渔业科技示范场同比2011年平均亩增效33.6%。在2010年28家养殖场与33位专 教授对接基础上,2012年又有10余位专 教授与养殖场建立了对接关系,两年多来全市科研人员和学生共下乡对接3000多人次,成功申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100多项。水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鱼跃合作社牵头带领松江区部分合作社社员从苗种引进、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为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辐射河蟹养殖面积2400余亩,使松江区河蟹生产组织化程度超过95%。金山区成立了首家水产合作联社—上海申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联社,通过“抱团”发展,有力助推了渔民增收。

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的影响不断扩大

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的影响不断扩大,体系种源与技术已推广辐射至江苏、辽宁、台湾、新疆和广西等地。2012年上海海洋大学崇明竖新大闸蟹养殖基地提供的33.7万只蟹种输入台湾苗栗县47个养殖户,成蟹养殖获得成功。

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本市至2012年9月份全面完成了水域滩涂养殖证登记换发工作,共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489本,全市合计持证的池塘养殖面积为32.63万亩,持证率达96.07%,全面完成了规划内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率达95%以上的预定目标。

淡水养殖保险工作取得突破

在青浦区试点运行南美白对虾养殖互助保险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上,2012年又扩大到奉贤和金山两个区,互助保险投保面积达3.33万亩,平均出险率控制在57.38%,大大低于原来的出险率。2012年全市共完成淡水养殖投保面积18.82万亩,占全市养殖池塘面积的74.33%。

休闲渔业稳步发展

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缤纷水族、和谐生活”的2012第七届上海国际休闲水族展览会。松江区泖田风情园荣获“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浦东观赏鱼中心项目基本建成已正式对外营业,一批著名的国内外观赏鱼企业已入驻并开始运行。

远洋渔业有力推进

2012年全市远洋捕捞产量11.17万吨,比2011年增长15.72%。2012年上海水产集团充分利用自身的原料优势,成功开发、遴选和定型了一批以国内市场为主,兼顾国外市场的新、特产品,与锦江集团合资组建了中高端远洋水产品回国平台——上海水锦洋食品有限公司,有效促进了“产业外扩,产品回国”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延伸了远洋渔业产业链。

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得到加强

2012年本市各级渔业部门和有关单位共投入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和生态环境修复资金2000多万元,共在长江上海段、淀山湖、黄浦江上游、杭州湾上海沿岸等水域放流各类苗种约1.5亿尾(只)。中华鲟保护区域内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共建设了60000余平方米的竹阵鱼礁,底播了70余吨河蚬、缢蛏等底栖生物。2012年度青草沙水库邻近水域生态修复专项取得了系列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3年水产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完善渔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渔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二是积极推进渔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渔业产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三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提升渔业安全水平;四是拓展渔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五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管理和生态资源养护,进一步提升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