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 一年相当于增良田300亩

产生日期:2013-02-07 02:09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消息:据《i时代报》报道,“你剩一口饭我倒一碗粥,都是浪费”,生活中的点滴浪费引起热议。在这“一碗剩粥”背后,隐含的两笔账相当惊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一年相当于开发良田300亩;处理这些垃圾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一碗剩粥”不起眼背后浪费账惊人
  
  市民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一年相当于增良田300亩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粮食消费城市,人多地少。“在上海,农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生产环境限制等诸多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周培说。
  
  为保证粮食供应,本市农业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粮食产量连年丰收。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本市粮食再获丰收,水稻亩产达到565.4公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122.4万吨,实现连续9年粮食丰收。但与本市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量相比,这一数字仍相去甚远。
  
  上海粮食局官网资料显示,本市粮食消费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统计显示,上海年粮食需求量超过600万吨,本地产量仅能满足20%,80%由外地供应。
  
  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触目惊心。餐饮商家、单位食堂、家庭厨房,“卖不掉、吃不掉,全倒掉”的现象随处可见。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一粒米的浪费看似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数字令人咋舌。据市粮食部门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万粒,在上海,如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按2000万人口计算,每年可节约18.25万公斤大米,相当于每年开发良田300亩,也相当于每年节约13.5万-15万立方米水资源。
  
  而“一碗剩粥”的背后,还隐含着另一笔数字不小的账,那就是对这些垃圾处理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给出的数据显示,上海每天产生约10000吨厨余垃圾,其中居民厨余垃圾占50%左右,即为5000吨。全年上海居民厨余垃圾处置费用总计为7.3亿元。
  
  而在厨余垃圾中,剩余饭菜占有相当比例。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顾育新介绍,垃圾从居民区清运——中转压缩——集装箱运输——终端处置,整个过程要花费的金额保守估计在400元/吨,由此计算,日常生活中的饭菜浪费还带来数字不菲的处置费用。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