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积极推进"菜价通"监测系统 已在45家菜场建成

产生日期:2013-01-25 01:49      来源: 东方网

  “今天青菜多少钱一斤?”上海的“马大嫂”们喜欢互问菜价,你能不出小区就知道当天周围菜市场的菜价么?——“菜价通”能。

  去年,上海普陀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了“菜价通”,这是一套菜价监测系统,就是依托市政府实事项目“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自动从标准化菜市场摊主的电子追溯秤中获取菜品每笔交易价格,通过系统计算出各标准化菜场主要菜品的平均价格,并与各社区的电子大屏幕进行联动,使得小区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了解到周边菜市场的主要蔬菜价格,真正做到“通菜场”、“通居民”、“通政府”。

  “菜价通”被列为普陀区2012年实事项目之一。该项目是在保障食品安全与供应、平抑菜价的民生需求下应运而生的,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居民自由选择低菜价的市场买菜,体现了买卖公平;第二,有利于促进市场间的有序竞争,防止不法商贩哄抬价格,有效地平抑菜价;第三,有利于推进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应用,保障了食品安全;第四,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菜价的监控和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现菜价异常,能快速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菜价通”已在普陀区9个街道、镇110个小区、45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完成。政务微博“上海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普陀区标准化菜市场蔬菜价格基本均低于全市平均价。

  家住合阳小区的75岁退休工程师朱霞璋说:“我一看到这个屏幕就说好。同样的菜,在不同的市场价格差不少呢,大家总归想便宜点。这个屏幕等于让我们多了几双眼睛,一下子就可以看到4个菜场。买菜还有小票,不怕短斤少两,不怕食品出安全问题,有什么问题也不怕找不到人,真是买了称心,吃了放心。”

  对市场经营户来说,这个“新花样”对他们真正的影响是定价:“买菜的人知道了参考价,我们定价就不能随便,可能会高一点或低一点,但总要差不多。”市场摊主林全玉说。隔壁摊位的摊主听了搭话:“这样也好,以前我不敢便宜卖,人家开高价多赚钱,我卖得便宜不就吃亏了?今后菜价透明,我愿意薄利多销。”

  出门买菜先看屏幕,不被摊贩所忽悠,“买得称心,吃得安心”。所以说,“菜价通”是民生工作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创新社区生活,使普通市民在实实在在的便利中,体会到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优越性。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