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打通三条"民生路" 百姓幸福生活越走越宽

产生日期:2012-12-24 08:56      来源: 东方网

  不同年龄、职业和性别的人,都能从十八大报告中读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切身利益和个人幸福的关注。事实也证明,随着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崇明百姓的求学之路、就业之路、安居之路,正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通畅。

  乡村道路:直接通到家门口

  “过去,每逢下雨天,泥泞的土路

  自行车都没法骑,去镇上买菜、办事得穿上雨鞋。”家住竖新镇的周阿婆回忆说。如今,水泥路直接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不管刮风下雨,村民出行不再闹心。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的资金共计8.5亿元,共建成农村公路2208公里,占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并率先实行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新建农村道路2432公里,危桥改造1281座。2011年,全县共建设农村道路(村支路)约700公里,2012年计划改造农村桥梁227座,目前已基本完工。

  在乡村道路越来越畅通的同时,村庄整体改造工程也被列为县政府实事项目。“道路多了、绿化美了、路灯亮了、河道干净了。”这是新河镇永丰村村民在该村实施改造后最直观的感受。村支部书记叶建明告诉记者,在村庄硬件改善的同时,永丰村还组织全村村民开展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不理解,觉得是多此一举。后来村里环境越来越优美,维护环境卫生逐渐成了村民们自觉自愿的行为。”叶建明说。

  安居之路:有心就没那么难

  高房价曾经让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遥不可及,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序推进,终于让他们圆梦。

  夏群群在本县第一次经济适用房摇号排序中十分幸运地抽中一号,今年11月她如愿拿到了新房钥匙。夏群群告诉记者,她在上海市区打工多年,目前仍是租房居住,而回崇明也只能“借宿”娘家。“要自己买商品房肯定没这个能力,当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申请经适房,没想到这么快就梦想成真了。”与其他50多户家庭已经开始陆续入住不同,夏群群心里想的是如何好好装修新房。她高兴地说,终于有自己的家了,一定要好好设计,把她“打扮”得漂亮些再入住。

  就在第一批经适房住户开开心心搬新家的同时,本县第二次经适房摇号也已完成。此外,新海镇、东平镇廉租房建设也已于去年底开工建设,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共计140套。目前主体结构全部完成,进入到装修阶段。在公共租赁住房方面,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近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的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该项目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共计488套,已通过质监部门质量验收,只待水、电、煤等配套工程完成。今年新增的公共租赁房目标任务在富盛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和陈家镇公共租赁房(一期)项目中得到落实。

  创业之路:成功就在不远处

  大学毕业后,80后崇明姑娘黄丹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她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经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黄丹决定“进军”整体橱柜行业。起初,黄丹心里七上八下,“我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启动资金也不是特别充裕,十分担心能不能坚持下去。”

  在县开业指导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帮助下,黄丹的担忧逐渐消除。有关部门不仅为创业者送来了大量技术指导,更给予了实实在在的资金补贴。除一次性奖励和房租补贴外,凡是带动本县户籍劳动力就业不少于2人的创业组织都能获得一定的岗位补贴。“刚开始资金周转紧张,指导中心的帮助真有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黄丹,目前已经把店面扩展到200多平方米,她信心满满,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另一位青年创业者李先生也深有感触:“好政策不仅减轻了我们创业者的负担,而且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实现了共赢。”

  今年以来,本县积极推进劳动力就业,累计新增就业9500人;县就业促进中心成功帮助创业229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漂泊”在外多年的打工者回到家乡就业或创业,他们有了归属感和安定感,都在各自岗位上为生态岛建设贡献力量。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