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买菜难·样本三:平价“大篷车”定时开到家门口

产生日期:2012-12-24 02:39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上周六早上8点多,家住东方路、蓝村路附近的赵阿姨拉着常用的帆布袋拉杆车,来到塘桥社区文化中心停车场的限时菜场买菜。这个限时菜场开了近半年,赵阿姨是这里的常客。她说,限时菜场的菜价和附近菜场的差不多,但是就在家门口,每周都会来看看。如今,这个原本每周一次的限时菜场已经变成了天天开,冬季里每天早上6:00-10:30开售。

  记者从浦东新区商委了解到,目前这种限时菜场已经在浦东塘桥、洋泾、南码头、康桥等多个区域开出了7家,明年将有望达到30家左右。

  价格平且离家近

  红皮鸡蛋5.58元一斤,紫薯3元一斤,土豆2元一斤,汤骨13.8元一斤……上午9点左右的东方路蓝村路附近的塘桥社区文化中心停车场内,不少菜筐已经卖空,只剩下少量菜品仍在售卖。因为来得晚了一点,常来限时菜场买菜的赵阿姨这次“斩获”不多,大大的帆布袋拉杆车只装了1/3就准备回家。在赵阿姨看来,“附近的南泉路菜场走过去要10多分钟,菜价不算便宜;品种多菜又便宜的王家宅菜场离这里有两站路,走过去要20来分钟。”限时菜场的菜价与南泉路菜场的差不多,但胜在离家很近,所以只要知道菜场开业她就会来。

  第一次来到限时菜场的陈阿姨问好价格后,买了一些猪脚爪和猪肉。她说,这里的猪肉价格比超市略便宜些,而且很方便。“超市里买肉只能买现成的,这里我想要哪一块就让他们切哪里,有选择余地。”

  得知这个菜场已经从每周开一次变成天天开以后,赵阿姨觉得有些意外,说自己明天还会再来看看。据了解,塘桥这个限时菜场开出近半年来,已经有了一批回头客。不过,因为规模不大,仍有一些社区居民并不了解这个限时菜场。

  所卖菜品可追溯

  尽管来买菜的居民络绎不绝,高峰时甚至还要排队,可在现场驻点的限时菜场供应商上海中央大厨房公司(以下简称“中央大厨房”)的负责人王禹森仍有些眉头不展。他苦笑着说,限时菜场到目前为止还是个亏本生意。“一个售卖点需配置10人,加上一辆车、帐篷、篮筐等的折旧损耗,开一次的成本至少是1300元左右。如果平时只做到1500-2000元的销售额,扣掉进货的成本,要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王禹森算了一笔账,按照塘桥这个销售点每天开的频率,光这一个限时菜场每月亏损就达到好几万元。

  王禹森说,现在公司正在考虑对限时菜场的营业模式进行一些微调,以缩减成本。比如,陆家嘴花园和国际华城两个邻近社区的限时菜场,将以每周二、四、六和三、五、日的方式错天经营,这样能让同一批工作人员每周有6天时间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工作,对人员、车辆的利用程度也更高。接下去一段时间,东方城市花园和康桥地区的两处限时菜场也将以这种错天经营的方式运行,塘桥这个点也可能缩减到每周三次。

  据介绍,之前,浦东其它社区也有一些农业合作社开设小型的临时菜场,但在规范程度上不及限时菜场。“中央大厨房”有冷藏冷链和电子结算系统,其开出的限时菜场所提供出菜品都可追溯,产品质量更加可控。

  对限时菜场目前亏损的状况,浦东新区商务委市场处处长钱惠钢表示,明年限时菜场项目将列入浦东新区实事工程,政府层面将对限时菜场营运公司的前期投入进行一次性补贴。

  切肉也得没声音

  记者在塘桥的限时菜场探访时看到,出售猪肉的工作人员会不时吆喝几声。上周,“中央大厨房”也接到了陆家嘴花园一户居民的投诉,称限时菜场的肉铺砍骨头的声音太响,对生活造成了干扰。对此,王禹森说,受场地限制,限时菜场切猪大骨的声音确实会比较响。公司正在与这户居民进行沟通,并研究对切肉的砧板进行无声化处理,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而浦东商务委方面则表示,由于限时菜场非常靠近居民区或就在居民区内,相关方面会对工作人员现场吆喝的售卖形式加以规范,提倡文明经营。

  据介绍,除了塘桥这个最早开出的限时菜场,目前陆家嘴花园、国际华城、东方城市花园、康桥的康杉路等区域都已开出了限时菜场,其中康桥地区开出的几家限时菜场颇受居民欢迎。钱惠钢透露,花木和三林地区的几个场地也正在协调中,预计本月底限时菜场能开出10家,到明年年底将争取开出30家,将分布在曹路、三林、周康等大型居住区。

  目前,浦东新区已经制订了专门的《限时菜场管理办法》,对限时菜场的经营、审核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一旦条件成熟,将对现有的临时菜场进行整治和规范,让更多居民方便地买上放心菜。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