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产生日期:2012-12-13 05:39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瓜果采摘、农家乐餐饮、绿色种植、蔬菜认种、农业旅游……近年来,这些“三一”联动项目,正带动着青浦区的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迈进。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腰包也越来越鼓。

  □通讯员 支希钧 高芳

  现代农事让田间劳动增值

  练塘镇浦南村的种田“老把式”田大叔带着妻子、弟弟等5位家人专门为现代农业园区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400多亩“蛙稻米”,每亩基本报酬350元,超产另有奖金,2011年光田里的人均收入就达2.8万元,今年预计可达到3万元。种“蛙稻米”每年一茬,用工半年,还有半年,田大叔在公司打工,妻子则到农家乐做事,夫妇俩一年收入近8万元。如今,“蛙稻米”由于不用化肥和农药,而用绿肥和生物农药,深受市场欢迎,每斤“蛙稻米”可以卖到20至30元。田大叔说:“做农活很辛苦,但如今农民一个劳动力的价格比以前翻了好几倍,钱到手后,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据统计,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180多户农户生产。练塘的茭白种植30000多亩,茭白叶编结带动农户6000多人就业。青浦农村的葡萄园、枇杷园、花卉基地、现代农庄等都为提高农村劳动力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机会,让田间劳动增值了不少。

  农业旅游助推农民增收

  今年“五一”节来临之前,家住徐汇区的张小姐在青浦朋友的指点下,带着家人和单位同事到白鹤采摘草莓,一上午共采摘草莓20多斤。女儿高兴地对妈妈说,“采草莓比吃草莓还要带劲。”采摘蔬果,已经成为城里人喜爱的农业旅游项目。据初步统计,今年为期40天的白鹤草莓节,吸引游客30万人次,销售草莓约2000吨,销售产值6000万元。草莓节活动的举办,还带动了草莓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餐饮业、农家乐的发展。据统计,草莓节期间周边农家乐及其餐饮收入达500万元。目前草莓盈利模式从原来单一的草莓种植、销售演变为草莓销售、草莓苗销售、草莓盆栽、土壤改良以及草莓棚架架设、农家乐餐饮等多种行业。全镇100多户农户开设了餐饮服务,餐饮规模较大的农户有25家,今春草莓上市期间实际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万人次。农家旅游的迅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城里人休闲需求,也拓宽了农民收入的渠道。

  更多农民老板走向市场

  “红枫林”是朱家角南江村农民陆小军在自家宅基地上开设的农家乐饭庄,吸纳了15名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到饭庄打工。陆小军当过兵、种过田、打过工,过去年收入不足5万元,自从自主创业的农家乐饭庄开张后,凭着公道的价格和农味十足的菜肴,生意兴隆,顾客盈门。村里人都说,“陆老板在城里买车买房,已经提前进入了小康生活。”

  像“红枫林”这样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在青浦农村不下百家。据青浦区农委统计,截至目前,该区农业旅游开业景点11个,年接待万人以上景点9个,共接待人次140万,同比增长20%,营业收入达11541万元,共带动农户1020户,带动农户创收460万元,同比增长16%。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