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过百万越冬和过境候鸟飞抵上海崇明东滩湿地
产生日期:2012-11-28 01:22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11月28日消息:据新华社11月27日电 天高海蓝,微风轻拂芦苇荡,洁白的水鸟低头觅食,顷刻间又展翅飞翔。
南迁候鸟,把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当作它们的越冬之所。一直到明年开春,来此越冬和过境的候鸟将逾百万,种类也将近300种。
1998年11月,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成立;2005年7月,保护区顺利晋升“国家级”。十多年来,东滩保护区工作人员倾尽心力为候鸟建造一个美丽家园。
越冬候鸟年增3000只
46岁的蔡耀周身形消瘦、皮肤黝黑,穿着老旧制服,沿着长堤巡逻。“啾!啾!”足以乱真的一声哨,让芦苇荡中的鸟飞了起来,他取出望远镜细细观察,记录下鸟的数量和种类。
总面积326平方公里的东滩湿地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蔡耀周介绍,巨大变化发生在这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随着联合执法、人工造滩等工作的开展,来保护区越冬的候鸟每年以3000只左右的速度增加,有记录的鸟类达17目50科290种,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等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
巡逻20公里,需要4个小时,如果“下滩”,就要到夜里才能回家。蔡耀周的生活在常人看来孤单而辛苦。
十年前选择做候鸟巡务员,蔡耀周坦言:出于生计考虑,但现在他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这些生灵,“要是观察到一种之前从没来过的鸟,我会兴奋得整晚睡不着。”
如今,现代化的视频监控系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巡务员的压力,保护区里23个监控摄像仪分布在每个角落,实现了24小时实时监控。
护鸟等于“防人”
在成立保护区之前,许多居民以捕鸟为生。
“将沙粒模样的烈性毒药撒在滩涂上,模仿鸟鸣吸引候鸟来食,到夜里,就会有船来把毒死的候鸟用麻袋装走,销往江浙一带。”崇明东旺沙边防派出所指导员姜磊说。
“候鸟迁徙途中危机四伏,最大的威胁就是人。”东旺沙边防队员包伣说。从2005年到这里当兵开始,包伣参与了数十次护鸟联合执法。对他而言,护鸟很大程度上就是“防人”。驻守保护区7年来,包伣徒步滩涂巡逻近1万公里,组织联合执法、专项清查30余次,抓获偷猎候鸟等犯罪嫌疑人31人,阻止非法进入保护区从事捕鱼等行为的违规人员830余人次。
这些数字让包伣痛心。多年的执法经历让他感到,让人们爱鸟远比抓几个人重要。
包伣倡导成立了东滩生态保护宣传小分队,用业余时间为来到东滩湿地观鸟的游客担任义务解说。在他的策划协调下,宣传小分队与崇明县东平镇政府合作,在十多所学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行动,协助学校建立鸟类保护兴趣小组。
村民金卫国有一门吹“鸟哨”的祖传绝技。从前,吹哨是为捕鸟,如今是为了护鸟。金卫国现在是保护区员工,通过吹哨引鸟来为鸟儿装脚环。像金卫国这样完成了转变的村民不止一个。
养成全民生态意识
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地理位置优越,坐拥上千平方公里土地、数十公里深水岸线。
2005年起,上海市相继颁布《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等文件,明确要把崇明岛建设成为森林田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和科技研创岛。如今,崇明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候鸟守护者相信,不久的将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理念将根植于更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