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140多家标准化菜场年内“升级换代”

产生日期:2012-11-19 01:47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消息:顶上是亮堂堂的LED灯,底下是防滑地砖铺的地坪……乌鲁木齐中路刚完成“二次改造”的乌中菜市场开张一个多月,让前来买菜的“马大嫂”交口称赞。记者今从市商务委获悉,上海正在对营业超过5年的标准化菜市场分批开展“二次改造”,年内将有140多家小菜场“升级换代”。

  “目前,愿意从菜市场买菜的市民超过八成。因此,菜市场仍是上海人购买农副产品的首选地。”市商务委副秘书长吴星宝告诉记者,经过8年努力,本市已基本完成了菜市场标准化改造。而最早建设的一批标准化菜市场,经过多年经营,设备老化、设施陈旧,亟需再次改造。正在进行的标准化菜场二次改造更重软件建设,在冷链、品牌、便民设施、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注重保障食品安全。

  乌中菜场“二次改造”工程于今年8月启动,国庆节前夕完成,“总投入约80万元”,乌中菜市场何经理告诉记者,除硬件外,改造后的菜场与企业对接,大幅提高品牌企业的猪肉、豆制品、熟食等产品入驻率,所有摊位都用上了可打印追溯码的电子秤,肉类、蔬菜基本覆盖。原来跨门营业的水果摊、点心摊一律取缔,菜场面貌焕然一新。本月底,崇明产大地蔬菜又将落户。何经理说:“本地蔬菜吃口好,价格较市场价便宜20%左右,老百姓欢喜。”

  市商务委透露,本市标准化菜场二次改造的目标,是“购物环境商场化、商品价格大众化、主要商品品牌化、计量器具统一化、市场设施人性化”。改造工程特别重视产销对接设摊,将根据区域特点,采取特价专柜、企业自营专柜、农民直销专柜、农标对接专柜、批标对接专柜等多种形式。同时特别强调食品安全,通过冷链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目前,本市标准化菜场肉制品、豆制品、半成品等主副食品冷链覆盖率已达90%以上。以二次改造为契机,这些菜场将实现肉类、蔬菜追溯系统全覆盖,并积极推进水产品、粮食追溯系统建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