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大闸蟹个大吃口好 吃蟹何必阳澄湖?

产生日期:2012-09-28 05:27      来源: 东方网

    据今天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转眼中秋又至,又到了吃蟹的好时节。在即将到来的黄金周里,除了难得的轻松,你还可以跟家人温馨相聚,品尝这肥美的螃蟹给味蕾带来的极致享受。不过,美食当前,如果你依然还纠结在“这只螃蟹到底是不是阳澄湖来的”这样傻傻的问题上,那可就有点煞风景了。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蟹只需好吃即可,产地并不重要。

  “五看”助你选好蟹

  据懂行的人介绍,精细选蟹要“五看”:一看蟹壳。凡壳背呈黑绿色,带有亮光,都为肉厚壮实;壳背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三看螯足。凡螯足上绒毛丛生,都螯足老健;而螯足无绒毛,则体软无力。四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螫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五看雄雌。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因为雌雄螃蟹分别在这两个时候性腺成熟,滋味营养最佳。仔细研究并参照这“五看”,就能把优质蟹从众多的螃蟹中挑选出来。

  如果您觉得这些方法有点麻烦,也有行家总结出了快速鉴别螃蟹好坏之秘笈:首先,看螃蟹是否坠手,放在手中沉不沉,坠手的是好蟹,说明肉质饱满紧实;其次,看蟹膏是否够多,如果蟹膏鲜艳,蟹脐两旁会透出红色(行內俗称“红印”),则属好蟹。

  9月22日,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的开网捕捞,嗜蟹如命的“吃货”们真正进入了他们的“美食季”。然而,放眼市内,一夜之间如春笋般冒出的、打着“阳澄湖大闸蟹”招牌的蟹店,哪些是正宗阳澄湖,哪些是“洗澡蟹”,你可分得清?

  蟹市如此混乱,对于吃货们而言,大闸蟹是不是真正出自阳澄湖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因为无论你出什么样的价钱,最终得到的很可能都是同样一只蟹。大闸蟹之所以要注明产自阳澄湖,无非是想抬高身价,证明自己与其它大闸蟹的不同。而如果市场上所有的大闸蟹都披上了“阳澄湖”的“马甲”,消费者又根本无力去鉴别和制止的话,那么这种知名品牌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价值。消费者又何必为了“阳澄湖”三个字去充当冤大头?

  不如把视线转移一下,看看那些名头不大,价格实惠,但吃口也不错的蟹,尤其是上海本地蟹。

  崇明蟹:有一点点海鲜的味道

  说到上海的本地蟹,崇明蟹首当其冲。“阳澄湖大闸蟹、太湖蟹、固城湖的蟹……这些长江流域的大闸蟹的老祖宗都来自崇明,学名只有一个,都叫做中华绒螯蟹。”据专家介绍,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追根溯源,产地都在崇明的长江口,“蟹苗在阳澄湖长大就被叫做阳澄湖大闸蟹,在太湖长大就叫太湖蟹。”

  往年由于水质等原因,崇明蟹给人的印象是毛长,蟹却小,于是被称为“乌小蟹”。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突破,环境水质得到改善,崇明老毛蟹的质量已提升很多,产出的公蟹能有四五两,甚至有六七两的,母蟹达二三两。

  另外,崇明蟹的吃口也比阳澄湖大闸蟹毫不逊色,上海市河蟹行业协会会长黄春表示,崇明老毛蟹喂的是螺蛳等活体饵料,饲养全过程监控,而且由于生长在略微偏咸的水质里,崇明蟹更鲜美,“有一点点海鲜的鲜味”。

  据了解,崇明今年有5000多亩成年蟹,产量估计有五六十万斤,比去年增加近一半。而今年的崇明蟹为了彻底摆脱“乌小蟹”的“阴影”将以“崇明老毛蟹”品牌正式亮相,而为了防止出现假冒产品,三四两以上大规格的正宗“崇明老毛蟹”都将被绑上橙黄色手表式防伪标识,消费者可以根据“金腰带”上的随机编码查询所购买的蟹是否正宗。

  尽管要到11月初才正式开捕,但国庆长假期间,将会有极少量大规格崇明老毛蟹供应。据了解,三两公蟹、二两母蟹售价预计约为每斤70元,四两公蟹、三两母蟹售价约为每斤120元。

   黄浦江蟹:去年曾获全国“金蟹奖”

  在去年的第五届“丰收杯”全国河蟹大赛上,崇明蟹大放异彩,为上海拿下了“金蟹奖”,而和它一同获奖的还有松江选送的“蟹选手”,而这个“蟹选手”是松江地区养殖的“黄浦江大闸蟹”。

  黄浦江大闸蟹原本就是市郊名产,主要产于松江黄浦江上游,因其青背、白脐、金爪、黄毛的外表特征,以及肉质鲜香甜美的口味,闻名远近。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航道建闸、水质退化等诸多原因,黄浦江大闸蟹停止养殖。近年来,来自市农委、市科委、海洋大学的技术团队联合攻关,在上海鱼跃水产合作社采用稀放蟹种、池塘种草、底部充氧、水质调控等一系列生态养殖的新技术,终于使得这一名产“重出江湖”。

  目前,这一合作社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和出口基地,自有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已达1500亩,带动附近养殖户养殖面积900多亩,同时还辐射了金山、青浦、宝山等地养殖面积2000余亩。“只有肥、大、腥、鲜、甜才称得上是‘五星级’大闸蟹,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后,目前,本地大闸蟹已经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并且其鲜甜的口感足以叫板阳澄湖大闸蟹。”据鱼跃水产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比起外地蟹,黄浦江大闸蟹的最大的特点是强壮、有力、生命力强,“用手碰一下蟹壳,就能感觉到螃蟹特别活络,不花点工夫连抓起来都有些难度,如果放进冰箱,普通大闸蟹最多撑三天,这些螃蟹至少可以活一星期。”

  不过比起阳澄湖蟹、太湖蟹来说,黄浦江大闸蟹的捕捞期偏晚,一般要到10月份,而去年时其价格大概在100元/斤,今年或将与去年持平。国庆节后,市民有望品尝到这一来自上海本地的美味。

  长江口大闸蟹:个头大价格高

  除了崇明蟹、黄浦江蟹,在宝山罗泾地区,有一个精养“长江口大闸蟹”的基地,专门养殖6两大蟹。“我们基地养出来的都是大蟹,公蟹4两左右的很少,大部分都在4两半、5两以上,6、7两的也不在少数。”据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由于养殖密度很低,基地出产大蟹的比例非常高。“普通塘养螃蟹一亩水面放2000只,按照70%的存活率可以出产1400只大闸蟹,但我们每亩只投放500只,最终出产350只,确保大闸蟹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为了解决本地水质问题,基地还从长江口引入新鲜江水,注入4、5万平方米的净化池,通过自然沉淀和水草净化,去除有害物质后再引入养殖池。目前大闸蟹养殖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投放的饵料也从过去的螺蛳、水草,变成了小鱼、玉米和南瓜,进行最后一波增肥。“玉米和南瓜有一定的甜味和红色素,能给大闸蟹增色增味。”

  不过,目前“长江口大闸蟹”主要通过网络和团购销售,在市面上并不多见。其价格也比肩阳澄湖大闸蟹,其中,占据总产量3%到5%的6两雄蟹、5两雌蟹则至少卖到300元一斤,给农民增收不少,明年的养殖面积也将扩大到4000亩,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多大规格大闸蟹。

  太湖蟹:吃口不输阳澄湖蟹

  除了声名赫赫的阳澄湖大闸蟹,其实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出现更多的是太湖蟹。据了解,上海市场是太湖蟹、阳澄湖蟹的主销区,太湖蟹每年销往申城1000吨左右,是阳澄湖蟹的三倍之多。

  9月20日,今年第一网太湖大闸蟹在苏州吴中区东太湖养蟹基地开捕。据预计,今年苏州太湖大闸蟹总产量为3500吨,比去年多出近800吨,约三分之一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上海市场。今年太湖蟹3两雌蟹或4两雄蟹,起水价为120元/斤,比去年低20至30元。比阳澄湖140元/斤的出水价也低了20元。

  其实“从吃口来说,太湖蟹和阳澄湖蟹并无多大区别。”不少业内人士坦言:“太湖蟹名气之所以落后于阳澄湖蟹,不是蟹不优,而是客观上起步较晚。太湖蟹在品牌推广和保护、资源整合和共享等方面,相对滞后。”

  如何买到正宗的太湖蟹?“太湖蟹壳亮、肚白,蟹螯上的毛是黑色的。”据老资格的养殖户传授经验称,太湖蟹煮熟后蟹壳会特别红,而“山寨蟹”煮熟后蟹壳颜色很淡。另外,有的不法商家为了仿冒太湖蟹,会使用“洗蟹粉”来漂洗螃蟹,消费者挑选时要注意,太湖蟹虽然肚白,但蟹嘴部分仍有天然的黑色小点,如果连蟹嘴都是干净无瑕的,就要多留个心眼了。

  恰逢双节到来,食客们都想要一尝螃蟹的鲜美,不过太湖渔业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太湖蟹的成熟率约为6成,不少大个的螃蟹肉还没长足,因此最佳的“赏味期”要等到10月份以后。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