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改革开放“试验田”成为文化热土

产生日期:2012-09-21 02:0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电(记者许晓青、季明)经历了20余年的变迁,上海浦东从芦苇荡里的江南农村,变身为高楼鳞次栉比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开发区究竟有没有文化”,一些人曾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浦东持有这样的疑问。不过事实证明,这里已然成为一片文化热土。

21日,跨度长达两个半月的浦东文化艺术节将在英国威尔士国家舞蹈团的足尖艺术中拉开帷幕。这已不是浦东第一次举办文化艺术节了,150多场雅俗共赏、中西合璧的文化活动,超过半数向大众免费开放或有居民自发组织演出,“大众的节日”名不虚传。

“大众的节日”从公益起步

金秋时节,国画、书法、摄影、戏曲、秧歌、旗袍秀、健身舞等群众文艺赛事将在浦东文化艺术节上拉开帷幕……让家住浦东南码头的“老浦东”尹俊一家有些应接不暇。尹俊说:“我平时爱好书法,真没想到,今年的文化艺术节有五六项活动与书法有关,而且大部分是免费开放的。”

“大众的节日,应当从公益起步。”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局长夏煜静说,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部门义不容辞,逐年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则是群众自发的需求,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来,浦东的社区居民、外来建设者、开发区企业员工纷纷参与到文艺大赛和公益性广场演出中来,累计超过百万人次。

“上班干活,下班睡觉”,这曾是浦东新区外高桥船厂内青年工人习以为常的生活。不过近年来有了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工人们更乐意在厂门口看一场公益电影或是文艺巡演,低票价不再是梦想。

据了解,除了广场公益电影展映季和百场文艺巡演外,浦东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群众文艺创作节目汇演”“市民生活创意大赛”“新农村文化成果展示”“缤纷长三角系列邀请赛”等活动,为民众搭建起文艺竞技的大舞台。与此同时,包括芭蕾、话剧、交响乐等殿堂艺术也向普通观众预售部分优惠票。

文化嘉年华更趋国际化

“浦东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浦东的文化是一种本土民俗与国际时尚共生的文化。”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王卫国说。

在浦东文化艺术节期间,作为当地的核心演艺设施——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将陆续上演阿卡多“琴声如歌”音乐会、德国纽伦堡交响乐团音乐会、德国萨克森莱比锡管乐团音乐会、意大利爵士钢琴家乔瓦尼独奏音乐会、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天鹅湖》、西班牙舞剧《卡门》等。

“其实不只是东方艺术中心,我还去过奔驰文化中心、浦东图书馆和‘证大喜马拉雅美术馆’,在这些地方可以见到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在浦东陆家嘴仁恒滨江社区,近半数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在此居住的菲律宾籍女白领麦莉告诉记者,在浦东,快节奏的商务工作与舒适的文化生活可以相得益彰。

正在浦东举办“花非花”艺术展的摄影家王小慧评价,浦东活泼而开放的文化氛围,融于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之中,当一座城市善于集纳和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她将开启国际大都市的新视野。

营建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举办一届文化艺术节仅是构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加速的浦东而言,更长远的目标是营建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据浦东新区宣传部介绍,进入“十二五”后,随着东方艺术中心、奔驰文化中心、浦东图书馆、上海科技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得到深度开发,浦东当地的文化硬件已显现出“集聚效应”,逐步摆脱了过去文化设施存量少、起点低的缺憾。与之相匹配的是,浦东也在不断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

除了歌舞表演,诗朗诵、金石篆刻等中华文化传统,正在浦东这片土地上“回归”大众文化生活。家住黄浦江畔浦东塘桥社区的现代诗人桂兴华发起的“红色诗歌朗诵会”已在当地举办多年,形成了老少吟诗的传统。无独有偶,在东海之滨的浦东南汇新城,也已汇聚了众多市民诗友,他们自发创作的诗歌已汇集成多本诗集。

今天,当人们翻开浦东的“文化地图”,市民和游客步行15钟即可抵达的公共文化圈已基本建成,在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花木、川沙、三林等重点区域,社区现代艺术、科普、娱乐等特色文化圈初具雏形。

就在今秋,作为浦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内史第”古建筑群将正式完成复建向公众开放。关注该古建筑群复建的文化界人士认为,这一与黄炎培、宋庆龄、胡适等有着密切文化渊源的浦东“老地标”重新焕发光彩,也标志着高速城市化下的“人文浦东”建设已迈上了新台阶。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