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蟹个头不小价格低 将首次戴上“金腰带”防伪
产生日期:2012-09-21 01:38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人都知道,崇明有蟹,叫做“崇明老毛蟹”,毛长,蟹却小。于是崇明人恨铁不成钢,将这长不大的蟹叫“乌小蟹”。
如今,“乌小蟹”终于能变成大块头了。崇明昨日正式推出“崇明老毛蟹”品牌,并为正宗崇明老毛蟹量身定做了“金腰带”防伪标识。相关方面表示,随着科技攻关,崇明蟹的个头如今能长到七八两。
另据了解,崇明老毛蟹预计将于11月开捕,而价格将远低于阳澄湖大闸蟹。
“大闸蟹老祖宗在崇明”
“阳澄湖大闸蟹、太湖蟹、固城湖的蟹、宝应湖的蟹……这些长江流域的大闸蟹的老祖宗都来自崇明,学名只有一个,都叫做中华绒螯蟹。”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所长张根玉介绍说,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追根溯源,产地都在崇明的长江口,“蟹苗在阳澄湖长大就被叫做阳澄湖大闸蟹,在太湖长大就叫太湖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中华绒螯蟹繁殖季节,崇明的长江口就可以见到许多捕捞蟹苗的船只,不少崇明人还拿着调羹、碗等各种工具,在长江滩涂上仔细寻找、捕捞比小拇指还细小的蟹苗。
“因为当时蟹苗非常贵,有‘软黄金’之称。”上海市河蟹行业协会会长黄春回忆说,当时一斤蟹苗可以卖到8万元。
“乌小蟹”也能长成大块头
既然崇明拥有丰富的天然蟹苗资源,为何长久以来都不能养出大个头的蟹?
对此,黄春分析说,没有掌握成熟的养殖技术、水质问题是崇明长久以来养不出大规格老毛蟹的主要原因。“崇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水质偏咸。而中华绒螯蟹在咸水里长不大,一般只能长到一二两,很少有四两以上的大蟹。”
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开展水环境整治,崇明的水质改善了,咸度也开始降低。而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在崇明开展的技术研究也取得突破。
黄春介绍说,把“乌小蟹”养大,首先选择的蟹苗要有优良基因,“它们的父母要‘强壮有力’”;其次,养蟹塘要降低水的咸度;再次要给‘乌小蟹’投喂充足的饵料,“比如螺蛳、小鱼小虾要和蟹同步投放入蟹塘,一来可以给蟹当食物,同时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蟹塘里要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帮助净化水质。”
目前,崇明大规格成蟹的养殖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年产50万-60万斤大规格的蟹,“一般的个头有三四两,最大能达到七八两”。
首推“金腰带”防伪标识
阳澄湖大闸蟹几年前就已推出防伪标识。而将于11月开捕的崇明老毛蟹也将首次推出“金腰带”防伪标识。昨日晨报记者看到,这根橙黄两色、手表样式的带子被绑扎在蟹身上。开启盖正面可以看到一组随机编码,而反面则印有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图样。
此外,“金腰带”正反面还印有400查询电话和一个网址,拨打电话或登录网站后可获得所购买的老毛蟹的相关信息。
在黄春看来,长大了的崇明老毛蟹与阳澄湖蟹、太湖蟹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通过投喂丰富饵料,也可以做到肥满,但口味不一样。由于生长在略微偏咸的水质里,崇明老毛蟹更鲜美,有一点点海鲜的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