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打造城镇养老金融服务的便民银行
产生日期:2012-08-10 06:40 来源: 凤凰网
上海农商银行凭借其改制前后61年来,逐步形成的遍布全市超过350家营业网点的优势,方便城乡居民领取社保,并实现无缝对接。特别是近年来该行首创的“金融便利店”,贴近社区,极大地方便居民办理业务的特点,已成为本市尤其是郊区各类社会保险金发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上海农商银行始终与本市社保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迄今为止,该行参与社保金社会化发放已有12年历史。自2000年11月起,该行先后代理发放包括城保、镇保、失业保险、零星药费报销以及农保、企业年金等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发放等业务。为确保服务质量和业务运作稳定,上海农商银行无偿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成本,提供配套增值服务,节假日期间照常办理业务,确保各类社会保障金的及时到账和发放,方便了社区居民,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秉承传统 服务创优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遵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敬老”、“尊老”、“护老”已成为上海农商银行众多营业网点职工的自觉行动;“优先”、“优惠”、“优质”的三优服务成为该行服务社保的具体体现。上海农商银行的实际行动以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得到了政府部门以及广大社保对象的交口称赞。
2000年11月,上海农商银行代理发放奉贤、青浦、崇明、南汇四个区县约20万职工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为此,该行组织专门的业务人员队伍,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完成了四个郊区县约20万个存折制作、账户开立等工作。从2000年12月25日起,该行营业网点正式办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医疗账户预付金的发放,确保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2001年8月,上海农商银行从大局出发,在未得到任何社保资金存款的情况下,为方便居民和老人领取社保金,当时全市230多个营业网点全部采用“柜面通”的方式,受理社保对象使用他行的银行卡在该行营业网点办理社保金取款。
2003年4月,上海农商银行与市社保基金结算管理中心正式签订协议,使用该行银行卡——“如意卡”代理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同时,该行各区县分支行也与当地社保中心签订代理发放协议,开始代理发放本区县小城镇养老保险、农保等业务。
上海农商银行为社保类客户提供的优先、优惠和优质的“三优”特色服务,受到了政府部门以及社保参保人员的一致好评。即:在营业网点设置专属服务窗口,专门办理社保客户业务,提供优先服务;对社保类客户均免除收取ATM跨行及异地取款手续费,并免费提供短信服务,确保资金和用卡安全,尽量减少客户负担;针对养老金客户领取社保时间集中的特点,该行各营业网点设有专业大堂经理为客户引导,指导客户操作使用ATM等自助机具,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了社保客户等候时间;针对社会保险基金各经办机构以及特殊参保人员,可在总行、分支行、营业网点、金融便利店等不同层面上,区别对象、区域、与该行营业网点之间的不同距离等情况,提供收单、送单、收款、送款等全方位、规范的上门服务,尤其是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上门服务,优质服务特色显著。
以“便民银行”为发展战略的上海农商银行,拥有遍布全市的营业网点、金融便利店、存取款自助机具,为本市大量的城保、镇保、农保、征地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代收、发放以及社会保险对象取现、支付结算等提供专业化便捷服务。同时,该行指定专门网点为社保基金业务提供定点服务。上海农商银行在营业网点和金融便利店的选址方面体现了“为民、亲民、便民”特色,在金融机构少、人流量大、居民密集的地段建设网点;在代收、发放社会保险基金集中的营业网点设立专柜、专人服务,体现金融服务方便、快捷、人性化的特点。
如今,上海农商银行全市所有网点均可代发养老保险,养老金代发人数已超过 108万,年代发量近700万笔,年代发金额近50亿元,居上海市11家代发银行前茅。
作为上海地区拥有网点最多的银行之一,上海农商银行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服务,又扎根郊区、社区和园区,为广大城镇居民实实在在地提供了便捷、贴心、周到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