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首次发现饰纹姬蛙 蛙类由14种降至7种

产生日期:2012-07-13 02:04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曾这样描绘过农村夏夜的美景。时值盛夏,上海郊区一些地方夜晚时分仍能听到片片蛙声。而在上周日晚上,一只饰纹姬蛙竟出现在了上海植物园。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表示,饰纹姬蛙这种蛙类在郊区并不罕见,但在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的确是近年来首次被观察记录到。

  历史上,上海共有14种蛙类,如今只剩下7种且全都成为市重点保护动物,而10多年前浦东、青浦、嘉定很常见的虎纹蛙,最近可能已经绝迹。

  之前发现过金线蛙

  7月8日晚9点多,在参加夜游的游客散去后,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几名动植物爱好者继续在上海植物园进行两栖爬行类动物调查。

  就在大家打着手电寻找公园内可能出现的各种小动物时,来自上海大学的志愿者郭陶然突然在路边发现一只蛙。众人打开手电仔细分辨,竟然是一只饰纹姬蛙。

  “这可是上海植物园近几年来第一次发现饰纹姬蛙。”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和上海植物园工作人员显得很兴奋。

  据介绍,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近几年先后在大宁灵石公园、世纪公园等处发现过泽蛙、金线蛙,但均没有发现过饰纹姬蛙。

  蛙类已降至7种

  虽然中心城区首次发现了饰纹姬蛙,但事实上,上海蛙的种类,已从历史上最多的14种下降到7种,而目前的7种蛙已全部成为重点保护动物。

  根据文献记载,上海分布的蛙类曾达到14种。1997年-1999年调查显示,日本林蛙等6种蛙类消失不见。

  而近些年,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只发现了7种蛙类,分别是中华蟾蜍(俗称癞蛤蟆)、无斑雨蛙、饰纹姬蛙、泽蛙、黑斑蛙、金线蛙和虎纹蛙,其中,虎纹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余6种蛙则是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

  “10多年前,虎纹蛙在浦东、青浦、嘉定还算常见,现在可能也已绝迹了。”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高级工程师袁晓说。

  数量也在急剧下降

  除了种类骤减外,上海蛙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裴恩乐介绍说,目前上海到底有多少蛙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可以肯定,数量在大幅度减少。”

  据介绍,2005年以来,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在金山、奉贤、松江等郊区多次开展调查,发现泽蛙数量还比较多,但黑斑蛙和中华蟾蜍的数量明显下降。

  去年夏天,调查人员抽样调查后推测,在10平方公里的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只有一万只蛙。而1997年至1999年本市大规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显示,黑斑蛙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70只。

  专家分析说,蛙类骤减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为猎捕等各种原因有关,其中城市规模扩张,公路建设阻断迁徙繁殖的通道,须引起重视。

标签: 发现 14 首次 降至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