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情数据”实现实时采集和传输
产生日期:2012-07-05 05:06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据悉,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依托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在农业信息化与食品安全领域多年累积的研发力量、研究成果和人才优势,与工信部软促进中心搭建共性技术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全流程的改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 欧阳蕾昵
本报讯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举行。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携近几年来自主研发、创新的农业物联网高科技成果在展会亮相,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
此次展会上,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从田间种植、水产养殖到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一系列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涵盖了当前物联网领域的多项新技术以及研究成果。从智能化传感器终端技术、灵活高效的自主无线网络传输与计算技术、可靠安全的实时数据采集、挖掘和构造农业服务应用等诸方面综合诠释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精髓。目前相关解决方案已在上海“菜管家”电子商务平台、长江农场、嘉定特种水产养殖场、江苏川东农场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记者获悉,截至5月底,上农信在长江农场物联网核心示范区累计投放各类传感监测设备200余套,建成200多个农情检测点,基本实现长江农场核心区域内的农情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据了解,目前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智能传感技术、数据传输网络技术和终端数据处理技术。近年来,上农信公司在市农委的支持下,依托国家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在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尤其是智能传感技术和数据传输网络技术的储备和研发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在数据传输网络技术研发上,上农信研发成功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大田复杂环境下的无线网络组网设备,移除了农业物联网最关键的数据传输障碍。上农信集成式农业环境传感监测设备包含很多各类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对农业环境、土壤养分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搭配大田无线组网设备,农田中的各类有用数据可以实时回传至中央服务器。
通过自组网络的组建以及相关数据传输网络的搭建,可以使生产者实时采集到田间微环境数据。针对植物不同生长周期的大气温度、湿度、降水、土壤温、湿度等关键指标的连续监测,及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作业指导和决策依据,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的“管理靠经验、生产靠天气、收获不可控”的局面。
另一方面,经过现代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生产者可以更有效地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肥等投入品进行精量控制。既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提高效率,又可以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数据的分析、统计等还有助于总结农业作业经验,改善作业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