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森林里的蓝莓实现量产 上海市蓝莓研究所成立
产生日期:2012-06-15 02:10 来源: 新华网
皮薄汁多的蓝色浆果一攒攒挂在枝头,附近的鸟儿也都被吸引了过来。原生长于北美、北欧等地森林中的蓝莓,因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等而被世界粮农组织推荐为五大健康水果之一。现在,上海不仅能够成功种植蓝莓,并已实现量产。五星酒店的老外厨师长在品尝后也连声叫“好吃”。
一颗蓝莓身价约1元
走进金山区吕巷镇白漾村的上海敏蓝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300多亩的蓝莓基地,迎面就是露天种着的数十株矮矮的灌木。仔细一看,上面已结满了蓝色的果实。“没打农药,可以直接摘下来吃。”合作社负责人陆敏摘了一颗给记者品尝,酸甜的味道马上沁入舌尖。和进口的蓝莓相比,本地产的蓝莓口感更新鲜多汁。“露天种植的是仅供游客采摘的。”陆敏指着后面一排排大棚说,大棚里的蓝莓才是批量上市的品种。
大棚里的蓝莓树植株更高大,每棵树上结满了一粒粒小小的蓝色浆果。这些蓝莓树都种植在大的“花盆”里。“因为蓝莓需要的土壤都是专制的配方土,不能直接种在地面上。”陆敏表示,蓝莓一般3月底开始开花,4月下旬开始结果,从5月中旬开始有成熟的果子上市,并将一直持续到9月份。
目前该基地的蓝莓每500克售价200元,仍供不应求。一小盒125克能卖到40-50元。“一颗差不多价值人民币 1元。”陆敏说。
精品蓝莓曾供应世博会
“每年蓝莓萌动前,要用大蒜汁喷一遍地面,把虫子赶走。为了不用化学除草剂,从建园起就全部用人工除草,每年光除草的人工费用就要14万元。”2010年这里产的蓝莓经上海市林业局专家的考评,成为上海34家服务世博果品供应基地之一,共有5000公斤精品蓝莓供应世博会的中外游客。
现在这里的蓝莓还向星级酒店定向供货。今年便有15家五星级酒店订购。
蓝莓在上海成功培植不容易
酸性土壤用菌根调节 种植要素全自行摸索
来自江西、毕业于林业专业的陆敏从2006年开始引进试种蓝莓。“当时有行家跟我说蓝莓风险很大,能不能种成功全是未知数,但是我不怕。”陆敏说,她知道蓝莓属于杜鹃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喜欢酸性土壤。“种蓝莓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而上海土壤pH值一般为6.7-6.8”,有些蓝莓种植基地用硫磺来调节土壤酸性,但这样肯定会影响环境、危害蓝莓的品质。在市园林科研所等机构的支持下,陆敏尝试用菌根制剂调节土壤酸性和活性,现在她在种植蓝莓的土壤中就加入了20多种菌根,终于暂时克服了土壤这一关。接着,问题接踵而至——花期、果期到底需要多少肥料和微量元素?怎样筛选出适合上海气温条件又符合上海市民口味的品种?“虽然一些技术问题种植资料上都有,但那是在国外的标准。”陆敏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
2008年,她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初步成功,培育的蓝莓开始正常结果。在此期间,合作社先后承担了国家林业局“2007年度特色经济林蓝浆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的综合开发项目及“名特优小水果新品种引种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并与交大一起拓展了根域限制栽培的研究。现在,基地已初步摸索出了在偏碱性土壤与沿海平原地区的蓝莓设施栽培技术,开创了“在上海也能种出种好蓝莓”的先例。
组建蓝莓研究所 让沪产蓝莓更甜
由于每亩产值相当惊人,周边很多农民也纷纷要求引种蓝莓。 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蓝莓种植示范基地”的敏蓝合作社,也开始为沪郊农民提供种苗和成套的种植技术。目前合作社已在金山、闵行、奉贤、崇明等地发展了17个基地,面积达到1000多亩。接下来还将引进100个多个新品种,以筛选出更多适合沪郊的蓝莓品种。“不过现在沪产蓝莓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陆敏坦言,比如现在的土壤改良,虽然暂时成功了,但是加入的20多种菌根制剂中,到底是哪几种起到了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现在结出的蓝莓有的酸、有的甜,怎样才能都是甜的?也没搞清楚。”
此外,现在蓝莓采摘劳动强度很大,一个人从早到晚最多只能采摘10斤不到,所以也想研究出更好的采摘方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陆敏在林业、农业、科委等部门、高校的帮助下,组建了上海市蓝莓研究所,进行蓝莓栽培、保鲜储藏、安全生产等技术研究,让沪产蓝莓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