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发展需要产业“接二连三”
产生日期:2012-05-21 05:12 来源: 文汇报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把郊区和农村放在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推动建设重心转向郊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摘自《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重要命题。”金山区委书记杨建荣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增强郊区科学发展的能力,改变中心城区单核强势发展这一城市发展格局所带来的问题,形成一核多心、梯度合理的城镇框架体系。
这些年,金山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例,金山按照品牌农业、精致农业的方向,调整改造农业结构,发展了粮食种植、瓜果种植、蔬菜种植、特种养殖业等。但农业结构调整不能单兵独进,还必须“接二连三”,与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农村度假观光旅游业等二、三产业有效对接。比如,已小有名气的廊下镇农村新天地,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有生产、加工、科研基地,同时也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园中民俗文化互动的临桥人家、乡村游戏互动的廊桥河边人家,都是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许多金山人都熟悉“1158”这组数字,也有人将其比作串起金山区的“珍珠项链”。具体包括:1个新城,即金山新城;1个特色城镇,即枫泾特色镇;5个新市镇以及80个中心村。指着报告中“注重自然村落保护,有重点地推进村庄改造”这行文字,杨建荣表示,金山首先要做好80个中心村的规划建设。
据悉,金山在优化、完善村庄规划后,将以有特色的自然村落为基础,实施村庄的归并和改造工程。过去农民散居在自然村落的状况会得到改变,但农民搬入的新居将是“白墙黛瓦观音兜”富有特色的江南民居。
“农业结构优化了,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农民的居住环境也会改善。”杨建荣说,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近几年,上海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完善了农民医疗、养老等多项保障制度,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也进一步向郊区倾斜,农民的幸福度因此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