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建设镇:稳步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产生日期:2012-04-20 03:15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近年来,崇明建设镇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保障为切入点,以文体队伍建设和品牌节目打造为支撑,着力加强载体建设,不断丰富思想内涵,坚持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积极建设学习型社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硬件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或改建一批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不断充实服务内容。镇现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占地11000平方米,配备图书室、多功能会议厅、东方信息苑、歌舞排练厅等活动场所,其中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并已成为上海中心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多数书籍实现通借通还;东方信息苑配备电脑37台,免费对本镇居民开放。各村设立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为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十一五”期间,全镇共建成镇区设施项目2个,村级设施项目4个,农村信息化村级服务点6个,农家书屋13个。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6平方米,较“十一五”初期增幅达85.5%,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23平方米。2012年,建设镇启动了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该中心建成后将使镇社区文化硬件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重视队伍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队伍”的文体队伍格局要求,以“大同晚晴文艺队”为基础,先后组建33支群众文艺团队,59支体育健身团队,在册队员近700人,实现了文体队伍村级全覆盖。镇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文体团队的业务指导,实现由“办团队”向“管团队”的角色转变。重视文体骨干队伍建设,积极为文艺骨干提供多种展示平台,激发积极性与创造性。突出“精品意识”,组织文体团队编排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各类文艺节目,并通过演出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打造出一批镇级特色品牌节目。加强团队学习交流,每年组织镇群众文体队伍展示和基层交流活动,每季度邀请市、县专家举办专题辅导,每周举办集中活动或队伍间业务交流。通过组织开展农村社区巡演,参与县、市级文艺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各文体团队的业务素质。 

完善管理监督,确保宣传实效。重视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科、教、文、卫等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注重宣传平台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全镇有线电视“家家通”工程,有线广播通响率达98%,宣传终端实现全覆盖。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受众关注度。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创新节目编排和栏目设置,精心制作三档广播宣传精品节目,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授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最大限度发挥农村有线广播的宣传导向作用。镇级文化部门积极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政策等手段,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把握核心价值,提升居民素质。在抓好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传承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全过程。组织编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文体节目,开展镇村文艺巡演。坚持镇村联合,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学习班等途径,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建设学习型社区,合力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初步构建起“农村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科技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市场意识培养”等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