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水产养殖场“产学研对接”显成效

产生日期:2012-03-29 05:36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本报讯 作为今年“上海渔业科技促进年”十大活动之一的“水产产学研对接工作交流会”昨日在金山区枫泾镇举行。记者从交流会上获悉,本市在已批复建设的200多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良种场)遴选了28家设施较好,管理较规范、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养殖场(良种场)与7家科研院校的33位专家教授进行了产学研对接。产学研对接一年多来,全市科研人员和学生共下乡对接3000多人次,成功申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100多项,提高了水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切实促进了渔业的增产增效。

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池塘中 

据了解,自2005年启动新一轮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更新改造工作以来,截至2011年12月底,本市共批复立项项目263个,总面积达12.67万亩,总投资11.78亿元,市财政投资达6.04亿元。 

硬件条件上去了,如何帮助水产养殖户和企业成功转型,以更合理的方式发展?在产学研对接工作交流会上,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水科院渔机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解决约束水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要依靠水产科技人员的智慧。“科技人员应将论文、著作建立在产学研对接的基础上,发表在有影响力刊物上,同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池塘中,让本市水产企业茁壮成长、渔业实现增效增收。” 

“科研十推广十培养”促进渔业增产增效 

目前,上海在已批复建设的200多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良种场)遴选了28家设施较好,管理较规范、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养殖场(良种场)与7家科研院校的33位专家教授进行了产学研对接。据不完全统计,产学研对接一年多来,全市科研人员和学生共下乡对接3000多人次,成功申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100多项。 

记者了解到,去年海洋大学在浦东新区滨海镇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开展了三角帆蚌、对虾免疫添加剂、草鱼种质保种、团头鲂种质保种等科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请了农业部上海海洋大学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建设项目;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与嘉定区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对接,主要进行长江刀鲚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已初步攻克了刀鲚的亲本培育、催产、鱼苗室内水泥池培育等技术难关;科研院所与松江水产良种场加强了对接合作,使得团头鲂“浦江1号”的上市时间由3年提早至2年,养殖效益由此提升20%以上;渔机所在对接基础上开展的“池塘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了水产养殖整体水平的提高。科研院所在与对接单位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寻求科技成果推广新途径,以合作促转化,通过科研实践努力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了渔业增收。 

据悉,科研院所在与对接单位合作的过程中还积极寻求高水平水产科技人才培养新方法,以合作促培养,一方面通过技术交流和培训为对接基地的养殖户进行“短平快”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另一方则是借助对接基地进行水产高级科技人才队伍的储备与培养。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