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农民培养 金山新一代专业农民崭露头角

产生日期:2012-02-08 04:24      来源: 金山区农委信息中心

  新年刚过,金山区农校负责人已经十分忙碌,一方面,他要对去年首批参加培训的专业农民筹划跟踪服务,另一方面,要为今年重点培训的40名专业农民制订计划,以把培养百名杰出新型农民的计划落到实处。

  金山区培养“百千万”新型农民的工作,早在前几年就已有实质性启动。“十一五”期间,金山区实施农业“1135”工程,培养了1000名专业农民,为青年农民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十二五”期间,金山区提出了实施“百千万”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即专业培养百名杰出青年农民,培育1千名新型专业农民,培训1万名现代农业产业工人,而且重点着力于对百名杰出青年的培养。去年,参加首批培训的28名杰出青年农民担当起了从事现代农业的重任。

  金山区对百名杰出青年农民的培养有着明确的目标,既要提高青年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要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去年,金山区农委针对杰出青年农民在实践中普遍感到缺乏技术、缺乏管理和营销知识等实际情况,开展有重点的专业培训。金山区农校还就经济果林、粮食作物、畜牧、水产养殖和农家乐等设立实践基地,让青年农民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增长才干。廊下镇青年农民夏洁明,通过“十一五”期间的专业农民培训,懂得了农业发展趋势和农村政策,毅然走上了食用菌的生产道路。现在他创办起了南舍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年种植蘑菇10万平方尺,可年产蘑菇100多吨。去年,他学习了合作社的现代管理技术,在堆料和采摘蘑菇中,科学使用人力资源,有选择性地培养技术菇农。以前培育1万平方尺蘑菇用工量需要160工,而现在只要130到140工,明显节约了劳动力。用他的话说,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让他尝到了甜头。

  对青年农民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金山区农校根据生产实际,采取“科技人员+青年农民”等培训方式,让青年农民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闯,努力提高青年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林业大学毕业的青年农民陆敏,从“农业发展趋势”中得到领悟,率先在金山租地120亩引进国外优良的蓝莓品种获得成功后,去年在当地又流转土地150亩,其中50亩发展盆栽蓝莓,在精致农业上下工夫。再如张堰镇百家村12组青年农民杨斌,两年前跟着母亲沈志英学养猪,母子俩办起了上海志英生猪专业合作社。30岁出头的杨斌从头学起,他拜科技入户的农业技术员为师,每月一次的“农民讲堂”他从不缺席。养猪生产中的吃奶小猪腹泻是一大难题,他在科技人员传授的技术中学到了带胎母猪加强防疫的技术,使小猪产下就增强了抗体,避免了腹泻,仔猪成活率比过去提高了两成左右。现在,杨斌己称得上是养猪生产中的土专家。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