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荡大米香飘长三角
产生日期:2011-11-04 02:22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本报讯 晚稻收获时节,在松江区石湖荡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发出欢快的“突突”声,忙碌的种粮大户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介绍,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万亩,预测总产1.15万吨。除了全区普遍推广种植的“秀水114”、“秀水134”外,该镇还种植了优质水稻品种“嘉禾218”约2000亩、“秋优金丰”600亩,并通过产销一体化,实现了农产品品牌的推广以及农民增收。
石湖荡镇是地处松江西南隅的农业重镇,由于位于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域,水清、气净、土肥,长久以来,就是一片优质水稻的生长宝地。近年来,石湖荡的农业发展以“科技、生态、高效”为原则,镇农业部门通过优化布局、优化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培育自主品牌等措施,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稻米产业化经营水平,渐渐使石湖荡的优质米香飘沪上。
在夏兴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才荣自豪地介绍起自己种植的获得2010年度松江区首届大米品尝大赛金奖的“源头泰玉”(“嘉禾218”大米)。“这种米外观呈长型,透明晶莹,蒸煮的米饭松软,适口性好,米质远优于我国一般粳稻品种,与‘泰国米’相媲美呢。”而且“不仅要种粮,更要自己加工、自己销售,这样才能多赚一点。”杨才荣对发展现代农业有自己的理解。在镇农办和农技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办起了自己的小型稻米加工厂,并申请注册了“东夏”商标。这样一来,产供销一条龙,既有自己的加工点,又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再加上米质优、名气响,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和新客户。粗算下来,每亩稻田的净收入要比以前小规模种植多出1500元左右,产值翻了一番。靠着科学种粮、品牌售粮,老杨走上了致富之路。
信息引导,政策扶植,科学指导,多方推广,近几年来,石湖荡镇不仅大面积推广优质水稻品种,还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大米,增加稻米附加值,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在石湖荡镇,除了有“源头泰玉”这样响当当的品牌大米外,“申源”牌大米也是名声在外,不仅在申城销路良好,在浙江东阳地区也是颇受欢迎。据了解,加工此米所用的稻谷,均是经过农技中心专业人员检测,绝不使用违规化肥、农药,专施无公害水稻专用肥和有机肥,轧出来的米米质好、无杂质、颗粒大、有光泽,味道香甜,吃口糯软,再加上标准化的包装和品牌化的推广,“申源”牌大米已成为石湖荡的一大特色名优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