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崇明将成为上海最大的绿叶菜基地
产生日期:2011-09-30 06:26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编者按】“十一五”期间,崇明县全面推进农业结构向高处走、向宽处拓、向远处望的战略调整,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品质,打响崇明特色品牌,崇明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近年来,崇明县农委积极落实《三年行动纲要》相关要求,抓住长江隧桥通车后的发展契机,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方面取得成效。记者近日来到生态岛,就“绿叶菜种植结构调整”等问题展开实地走访了解,真切感受到崇明农业为上海所作的贡献,而这也正是崇明回馈上海市民对生态岛建设支持的一种独特方式。
□记者 欧阳蕾昵
上海市民菜篮子里,十分之一的绿叶菜是崇明产的。随着今年4月《崇明县关于扶持绿叶菜及特色蔬菜规模化生产的实施意见》出台,崇明服务上海菜篮子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来到位于中兴镇的健绿花菜合作社,负责人高学德带记者来到一片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在阳光的映衬下,绿油油的菜田伴着微风掀起阵阵“波浪”,令人看了心旷神怡。在这片连成一体的标准化蔬菜基地里,从南到北纵贯1.5公里的土地上全部种植了新鲜韭菜。
“为了配合县里的绿叶菜规模化生产要求,今年我们合作社特别辟出1000亩花菜地实施了种植结构调整。从今年3月开始,700亩连片基地改种韭菜,其余300亩种上了鸡毛菜、小青菜等多种上海市民爱吃的品种。6月份,第一批韭菜全部收割上市了。”高学德向记者介绍说,进行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他也动了一番脑筋:韭菜是多年生长蔬菜,一年可以收割8—10茬,经济效益很好。目前,合作社的韭菜全部按照绿色标准种植,每天上市4万斤供给岛外。
“种植绿叶菜,政府给予较大力度的补贴,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提高了。”高学德向记者透露,种菜难,卖菜更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在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北七滧基地,一个大型的绿叶菜加工保鲜配送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预计明年3月底将正式启用。该中心是由市、县两级政府与崇明绿叶菜联社共同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
“到时,崇明的绿叶菜统一打品牌,统一销售,每天将会有大量新鲜、安全的绿叶菜源源不断地送到市民餐桌。”高学德信心满满的表示。记者从崇明县农委获悉,去年底,崇明县与市政府签订《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书》,承诺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不少于14.5万亩,其中,绿叶菜种植面积不少于3万亩,上市量不低于19.5万吨。为增加绿叶菜生产面积,全县签约基地充分挖掘生产能力,新增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在绿叶菜种植散户较多的村,以村为单位成立绿叶菜生产专业合作社,促进规模化绿叶菜生产。为全面落实蔬菜生产签约责任,崇明将市任务指标分解到镇、到村、到户,责任落实到场、到点、到人,对200亩以上的绿叶菜生产面积实行点对点签约,深入推进全县绿叶菜规模化生产,目前崇明绿叶菜规模生产签约面积达14379亩。同时对有一定规模的崇明特色蔬菜进行政策扶持,种植基地签约面积为5306.7亩。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还拿出了2000万资金扶持绿叶菜发展。
记者获悉,到目前为止,全县在田蔬菜面积14.6万亩,绿叶菜生产面积达到3.4万亩,相比去年增长了1万多亩,已完成15万吨左右的绿叶菜生产供应。
每天,400吨左右的崇明绿叶菜从田头直达上海各大批发市场,充实市民的菜篮子。县农委有关负责人坦言,“崇明土地资源丰富,三分之一左右是基本农田,我们有责任为上海市民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业产品。接下来的几年内,崇明还将筹建5-6个千亩以上规模化绿叶菜生产基地。”可以预计,未来,崇明将成为本市最大的绿叶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