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沙积村:特色农业助农民奔小康
产生日期:2011-09-28 02:12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沙积6组种植户李佰和,由于吃苦肯干,有钻劲,每年种植的几亩草莓和西瓜,都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几年下来,他不仅把乡下的房子翻新了一下,还在镇上买了套商品房,去年还购置了辆小汽车。如今在沙积村,像李佰和这样富裕起来的农户逾百家。全村1000户村民有480户从事特色种养业,占全村总户数的48%,农民户均种养业收入达到25500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的50%。去年全村农民户均年收入41500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6000元,其中种养业收入占村民人均总收入的40%以上;这在全区农民收入中名列前茅。现在,沙积村80%的村民在城里有了商品房,25%的村民家里有了小汽车。 □通讯员 沈永昌
因地制宜,发展“粮瓜型”经济
沙积村的三千多亩土地,大多是沙质土,盐碱地,种水稻、油菜难有高产量。但种西瓜等经济作物,沙碱地种出来的西甜瓜更甜、更爽。于是,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种植观念,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在金山地区率先进行农业熟制改革。他们通过镇农技中心引进草莓、西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苗,先在村民骨干中进行试种,再在村民中推广,逐步形成粮瓜茬口科学搭配的生产格局。现在,每当水稻收割完以后,农户们便开始在自家田里搭建起白色大棚,棚内主要培育草莓或西甜瓜苗。到春节前后,草莓上市,瓜苗抽藤;到了四五月份,草莓下市,西甜瓜接着上市。一直到8月上旬西甜瓜收摘完毕,辛苦了大半年的农户们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种粮农活中去。这种瓜果地翻种水稻,由于种过旱地作物的土壤土地肥力足,土质好,每亩水稻产量大都能超过1000斤。这种“粮瓜型”轮作经济使沙积村的村民既装满了粮袋子,也鼓起了钱袋子。
水产养殖,抱成团抗击风险
沙积村村内河网密布,水道众多,因此给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村民们从实际出发,搞南美白对虾养殖,使沙积村的水产养殖发展同样迈上了新台阶,广大养殖户们通过饲养南美白对虾又增加了收入。如对虾养殖户汤建兴,通过村党总支的引导和协调,成立了翔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把分散在村内的12家个体养殖户组成共同利益体,并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产、供、销以及与水产养殖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互惠的格局。近两年,白对虾养殖出现了种源退化和发病率上升的情况,不少缺乏应对经验的个体养殖户陷入了困境,但是翔盛合作社的养殖户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疫病控制技术,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收入也快速回升,合作社的抗风险效应也显现了出来。就这样,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沙积村出现了村强民富的喜人局面。
租地种瓜,传授种瓜致富经
沙积村的一些农民土地被国家征用后,他们也愿意在外租用土地发展种植业。现在,沙积村的失地农民已习惯“走出去”租地种瓜,租地养虾。如沙积1组村民潘金雷,自2002年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自己的承包地被国家征用,夫妻俩就在漕泾镇蒋庄村租用8亩土地种植西瓜和甜瓜,去年西甜瓜的亩均产值达到了1万元,纯收入也有6万多元。据统计,目前全村已有55家农户在外乡、外村租田种瓜,面积达到了600多亩,这些在外发展的农户们不仅使自己的一技之长继续得到了发挥,也让种瓜致富的经验在外乡得以延伸,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沙积农民外出租地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