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意人"欲推动上海闲置屋顶建造"空中菜园"
产生日期:2011-09-16 01:56 来源: 东方网
办公楼的屋顶,改造成了“空中菜园”。午休时,跑上去松松土、捉捉虫,权当做运动;下午部门例会前,去摘些樱桃、番茄、黄瓜,打成蔬菜汁给同事们当饮品;下班了,去挑些青菜、茄子、油麦菜,带回家做晚饭……
这曾经是黄柯的遐想,如今变成了现实。在浦江镇一家公司的楼顶,她的“空中菜园”已有模有样:120平方米,种了辣椒、空心菜、茄子、香葱、香瓜……20多种蔬果触手可及。目前上海有上亿平方米闲置屋顶,“绿色创意人”黄柯看上了,想推动建造“空中菜园”。在她看来,这是“屋顶绿化”的另一种形式。
“第五立面”铺展“绿色经济”
记者来到浦江镇黄柯的“样板田”,她正在摆弄竹子支架上的几颗小番茄,“你尝尝,我们家的番茄很甜,不打农药。”
黄柯的“空中菜园”,四周靠墙垛处搭着番茄架、香瓜架、葡萄架;中间,可移动的种植箱摆成条条块块,种着蔬菜;边上有个木制吧台,配了榨汁机、杯子。她说,以后还会摆上跑步机之类,让公司职员健身。
“空中菜园”是黄柯和她的创意团队希望推广的一种“绿色经济”,他们说要开发“第五立面”,就是大楼四面墙体之外的屋顶。
之前,上海已在尝试“屋顶绿化”,比如在屋顶铺草坪,既可降低大楼部分房间的室温,减少些空调耗电,更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不过它有“短板”:投入高,而且养护成本较高,又没有产出。于是,“绿色创意人” 提出了屋顶种菜。“自己动手,保证食品安全”,似乎是这个创意更能打动一般人的理由。黄柯们就想得远了:这能发展“绿色经济”,比如“空中菜园”可由企业整个包下,也可吸引个人分块租种,还可搞屋顶休闲,等等。她原先是景观设计师,在参与上海世博会景观设计时发现屋顶绿化成本较高,觉得“空中菜园”或是新解。
并非所有屋顶都能种菜
今年4月,黄柯找到了老翁。老翁,全名翁乾春,做简易蔬果种植箱的生意:种植箱里配好了椰粉砖(种植土)和蚯蚓肥(肥料),还提供蔬菜种子,主顾是想在阳台上自己种菜的家庭。彼时,老翁的产品已在网上热销。黄柯跟他一聊,当即决定合作,把简易种植箱引进“空中菜园”。
但一尝试,他们很快遇到了麻烦。上个月“梅花”台风来袭时,“空中菜园”里爬藤类植物的支架被吹了个人仰马翻,这让黄柯学得一条教训:“屋顶种菜,看来要以矮菜为主。”黄柯还说,在屋顶建菜园,墙垛高些为好,因为可以挡风。最要紧的一条,按照本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菜园应该建在六层以下楼房的屋顶。
还有一个问题:屋顶能不能承载菜园的分量?据说,“喝饱了水的菜地”每平方米重达100公斤,而屋顶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过“种植用途”。
“‘空中菜园’概念推出后,上海不少创意园区找过我们,有意试试。我们实地踩点后发现,这些创意园区大多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老厂房里,屋顶荷载可能有问题。”黄柯告诉记者,一般屋顶的荷载是200公斤/平方米,而“空中菜园”使用的土壤每平方米重50-100公斤。此外,建筑业还将屋顶分为“可上人屋顶”和“不可上人屋顶”,建“空中菜园”,前者才能过及格线。
再有,屋顶防水层是否牢靠,也要事先弄清楚。
蔬果不卖只作为员工福利
目前,黄柯在浦江镇的“空中菜园”已经试种过四五十种蔬菜。翁乾春说,上海人家常吃的蔬菜大概是20多种,在屋顶上都能种。近期,“空中菜园”将“空降”复旦科技园区,另外两三个数百平方米大的菜园建造方案正在设计中。黄柯打算,在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生态商务园区可以利用的屋顶上,建起总面积20万-30万平方米的“空中菜园”。
扩展城市绿化,今后是否能走菜园路线?记者了解到,一些人有不同看法:“其实绿化和种菜是有区别的,绿化追求生态效益,而种菜讲究经济回报。”如果强求经济回报,激素催长、农药滥用等问题就可能发生,“食品安全”无从谈起。
黄柯连说这是误会,“空中菜园”并非以种菜卖菜为收益点,“我们希望企业以承包菜园的形式与我们合作,我们提供菜园设计、建造以及其后的养护,蔬果不售卖,而作为员工福利。在此同时,企业也尽一份绿化城市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