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是个好地方” 上海援疆农业合作初显成效
产生日期:2011-09-15 01:36 来源: 东方网
一年前,上海成立了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其中,上海援助的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都是农业大县,推动四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富是援助工作的重点之一。
“育苗工厂”成活100%
拐进莎车县塔尕尔其乡的田头,就看到一座现代化智能温室。这是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从去年10月起援建的智能温室“育苗工厂”项目,也是南疆地区第一个智能化的现代农业项目。
据上海援疆干部、莎车县委常委、副县长陶勇介绍,莎车县的农业比重占到全县经济的70%,但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巴旦姆(杏仁)及水果等。而整个南疆、包括邻近的巴基斯坦等国,对蔬菜、花卉的需求都很大。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对莎车的现代农业做规划,重点就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蔬菜、花卉“育苗工厂”。
一期投资1500万元、占地10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现已落成,首批培育的136万株蔬菜苗均已售出。值得一提的是,“育苗工厂”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批蔬菜苗的移栽成活率达到100%,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上海援疆指挥部经济组的肖志强外长介绍,莎车援建温室成功后,上海还准备在巴楚再援建一个这样的智能温室,形成两个培训基地中心,培养一支当地人的技术队伍。
“塞外江南”水稻高产
泽普县,自古就是南疆著名的绿洲,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泽普过去有2万亩水稻田,但亩产量一直不高。现在,上海农科院的专家抓紧品种改良,已在阿克苏成功试种了亩产达1000千克的优秀常规种稻,泽普和莎车则正在试种。
叶城县温室大棚项目于去年11月份完成建设,共建成大棚20余个。半年多来,已有将近200万株苗出售给当地农民。
在上海东海水产研究所的帮助下,鲟鱼养殖目前已在巴楚县推广,其中首批25万鱼苗在天山南北放养,为以后的鱼子酱生产打下了“地基”。
在巴楚县阿克萨克玛热勒乡,一个全新的棉花套种核桃智能滴灌系统正在3个村6个地块共2768亩范围内试点运行,并于今年5月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技术人员在控制室即可实时掌握田间温度、湿度以及供水状况。该项目每年节水量达44.29万立方米;每亩地约增产18公斤皮棉,可增收74.74万元。
帮喀什农产赚“吆喝”
经过一年的努力,上海援疆农业援助工作已初显成效。
如何吆喝喀什的农产品,让南疆的优质农产品走向上海、走向全国,已成热点话题。
作为试点项目,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喀什馆开馆,去年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盈利超100万元,是喀什农业走出去搞得最好的项目。今年,喀什四县农特产品首次进入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设立了“新疆喀什地区及四县特色农产品展示厅”,6家上海企业与8家四县企业签订2000多吨的农副产品采购合同,交易金额1.2亿元。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表示,帮助新疆地区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将是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化。借助上海经验,将努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市场运作机制,新建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构建现代营销体系、加强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