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市场需求打“绿色生态”牌

产生日期:2011-07-29 02:05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文/记者 印重九                      

  盛夏炎炎,记者走进浦东新区大团镇金大团思甜农业合作社,在一片绿油油的桃林间,在临河的小木屋里,品尝了地地道道的农家菜,听着合作社的主人沈强讲述他怎样从一个农村养殖户,发展到现在这个集瓜果、养殖、农庄于一体的合作社的经历,情不自禁的被深深感动了……

  “奶油丝瓜”的绿色秘密
  这是一个富有农家风味的小木屋,从包厢里看窗外,是一派波光粼粼,绿野葱茏的田园风景。独立的木制亲水平台与包厢相连,吃吃饭还可以垂垂钓。
  农庄的菜也是自己种,自己养,现摘现做,新鲜到不行。丝瓜“碧绿生青”,口感结实,竟然有奶油的风味,还带一股清香。农庄的招牌菜白斩鸡更是皮黄肉紧,有一种自然而然的鲜美。农庄主人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鸡都是散养的,不喂饲料,只吃小虫小草的,果子和蔬菜都是鸡粪做肥料,正宗的有机肥。”沈强这就开始讲起了他的“发家史”。

  建“桃鸡共处”生态循环果园
  其实,原先沈强只是一个普通的养殖户,用传统的方法养鸡、卖鸡。后来他发现,市场上的圈养鸡价格远不如散养鸡高,而且散养鸡总是受到城里人的追捧。
  于是,沈强就迎合市场,包下了大片桃园,在果树下放养浦东三黄鸡、石凤鸡、广东麻鸡等,鸡把杂草、小虫都吃掉了,果树就免去了大量农药的污染,鸡粪权当“绿色有机肥”,让果子又大又甜。就这样,沈强在果园里建起了一个微型的生态循环,把果园搞得风生水起。现在不仅合作社的桃子、生梨、葡萄、哈密瓜,还有土鸡土鸭、草鸡蛋,都是城里人趋之若鹜的“生态产品”。沈强还因地制宜,在河边的果林旁建起了小木屋餐馆,供客人休闲小憩。
  据了解,合作社创建至今已有10年,主要生产和销售水蜜桃、蜜梨、葡萄及家禽和各类浦东新区原南汇名、特、优农副产品,生态循环型种养作为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目前,合作社约有260亩大团水蜜桃、蜜梨、西甜瓜,年产各种瓜果近1000吨。

  多种渠道“打进城市”
  如今,农民早已不是单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要想做好做强农业,必须与社会接触,在技术、销售上打出产品旗号。当年沈强经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引荐,参加了上海农产品博览会,就在那时,沈强感觉自己“眼界开阔了,像开了一扇窗一样”。
  从此,沈强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城市,在城区里开设门店,在北艾等地的商场销售“思甜”的产品,除了“思甜”的桃园散养鸡外,还将出产的优质农产品汇集到店里销售。沈强说,开设专卖店,是为了拓展农产品的销路,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同时方便市民选购,让市民品尝到西甜瓜、水蜜桃、翠冠梨等新鲜优质的农产品,进一步打响品牌。有经商头脑的沈强还向城里的饭店、熟食店提供白斩鸡的直销,新鲜的白斩鸡总是供不应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上海思甜家禽养殖合作社,带动团新村里的30 多位农民一起致富。随着“思甜”牌桃园散养鸡品牌在市区声誉鹊起,他饲养量也日益上升,每年达30 多万羽。现在连网上都有“思甜”的瓜果和家禽产品。
  科技在当代农业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沈强告诉记者,公司现有员工不仅有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的,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农技人员,还常年聘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作为技术顾问。现在,他们正在尝试通过改变蜜桃的光照等自然条件,培育出“雪桃”,就是在冬天结果的桃子,明年2-3月,市民们就能在隆冬腊月,品尝到水灵灵的大团桃了。公司的产品不仅通过了质量体系标准,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动物防疫合格证,大团蜜露、清水白桃还在“上海首届桃王擂台赛”中获得优胜奖,合作社旗下的“联手”牌鸡、鸭、水蜜桃、梨、葡萄等产品,还被授信为中国著名品牌。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