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担心蔬菜反季节是用了什么化学药剂,其实不然——沪外菜园子接力供应沪上菜篮子
产生日期:2011-07-19 01:40 来源: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张斌
近日,以国有企业上海蔬菜集团为主体,上海与山东苍山、江苏徐州、北京大兴等18个沪外蔬菜基地签订夏季绿叶菜供应协议,种植面积达13万亩,力保上海夏季绿叶菜供应。这是上海首次与沪外蔬菜基地签订夏季绿叶菜专供合作协议。
截至7月18日,沪外蔬菜种植基地已达120个,种植总面积超过130万亩,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这些蔬菜基地为保障上海蔬菜平稳、平价供应,起了决定性作用。
占上海市场半壁江山
上海蔬菜市场对沪外蔬菜基地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过去四年中,由上海蔬菜集团牵头,上海开始在全国各地布局蔬菜基地以保障市场供应。去年年底,沪外蔬菜基地达106个,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预计到今年年底基地还将升至130个。
上海蔬菜集团副总经理、江桥及江杨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王永芳介绍,沪外蔬菜基地与上海的合作主要分三种:一是战略合作,共有30万亩,其中包括此次与上海签约夏季绿叶菜供应的蔬菜基地。这些基地的蔬菜不仅专供上海,而且紧跟上海市场走,能做到上海缺什么就种什么。第二种是紧密合作,共70万亩左右,能确保正常稳定供应。其余的则属于松散合作。
沪外蔬菜基地供菜已占上海蔬菜市场半壁江山。据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统计,去年江桥市场内流通的蔬菜占全市蔬菜总量的七成左右,其中近98%是客菜,客菜中的七成就由沪外蔬菜基地提供,而这个比例今后还将提高。
沪外蔬菜基地对上海蔬菜市场的供应保障、菜价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以今年5月15日至6月30日为例,上海及周边地区先乾旱后梅雨,郊区绿叶菜长势普遍不好,而这个时段恰巧又是青菜消费旺季。经协调,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的沪外蔬菜基地紧急调运大批青菜进沪,每天供应量都达300吨以上。大量青菜进沪,很快就使青菜批发价从每斤3—4元降到了1.5元左右。
摸准上海百姓口味
山东临沂市苍山县有5000亩专供上海夏季绿叶菜的蔬菜基地,此外还有2.5万亩蔬菜基地常年专供上海。主管这3万亩蔬菜基地的县供销社主任徐之本说,蔬菜基地种菜得摸准上海的口味,目前5000亩绿叶菜基地主要种的是青菜、空心菜和韭菜,都是夏季上海菜场里最热销品种。另外2.5万亩基地则种了黄瓜、辣椒、茄子、豇豆等茄果类蔬菜,也是很受上海市场欢迎但上海郊区种植不成规模的品种。
基地保证了上海蔬菜供应品种的常年丰富。上海一般菜场的蔬菜种类平均达150余种,而郊菜品种有规模种植的不到40种,大缺口得靠客菜补足。此外,上海郊菜供应还有夏冬两个淡季,郊菜产量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这些都得靠沪外蔬菜基地补足。
不少人觉得这几年上海蔬菜没了时令性,有人担心蔬菜反季节是用了什么化学药剂,其实不然。秘诀不是蔬菜反季节,而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沪外蔬菜基地“接力”供菜。用上海蔬菜集团市场部经理顾天伟的话说,上海人是按照纬度吃菜的,不仅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而且某个蔬菜品种的供应期也大大延长。比如上海人夏天有喝百合绿豆汤的习惯,每到7、8、9月份,百合消费量很大,江桥批发市场这几天平均每天的百合批发量都达数百吨,接近全市场蔬菜批发总量的十分之一。为此,沪外蔬菜基地打组合拳,7月湖南百合进沪,8月安徽百合上市,9月则主打浙江百合。
上海标准保障绿色安全
沪外蔬菜基地遍布全国各地,近的百余公里,远的千余公里,如何确保这些基地生产的蔬菜绿色、安全?徐之本说,首先在最初的生产环节上把关。比如,蔬菜基地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其次在检测上把关。今年,与上海有较紧密合作关系的70多万亩蔬菜基地已基本建成地头检测系统,系统由地头的检测点、基地的检测站和当地县里的检测中心组成,确保蔬菜先检测后装车。沪外蔬菜基地的检测设备和标准,都与上海市内的检测设备和标准看齐。此外,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沪外蔬菜基地正在推广包装运输。目前,70万亩沪外蔬菜基地供沪的蔬菜中,除了莴笋、美芹等没有包装,90%左右的蔬菜进沪都有了包装。
为建立沪外蔬菜基地安全体系,去年底上海蔬菜集团的上级单位上海国盛集团设立了一项沪外蔬菜基地建设基金,启动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基地对蔬菜进行检测、包装及菜价剧烈波动时启动补贴以平抑菜价。
基地蔬菜进沪后,到批发市场还要经过一道检测,检测通过则进市场销售,通不过就地销毁。王永芳说,就上个月,江桥市场查到一车从河南某个蔬菜基地来的香菜农药残留少量超标,这车价值3万元的香菜当天就拉到市场内的垃圾压缩站就地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