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村镇同场PK 上海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考评会开幕

产生日期:2011-07-15 02:56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7月14日报道:上海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考评汇报会今天下午在长宁区图书馆拉开序幕。来自上海11个区县的22个村镇的代表齐聚一堂,展开一场“擂台赛”。据悉,本次最终推选出的市级文明村镇将上报至中央文明办,与来自全国的先进文明村镇展开进一步激烈角逐。

  在今天的现场,松江新桥镇、普陀区长征镇等10个候选“文明镇”的代表率先以报告的形式分别展示了各自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据悉,本次汇报会将持续两天,在15日进行的第二次会上,候选文明村则将逐一亮相。东方网记者了解到,此次的评审团由来自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农办、市综治办、市爱卫办、市民政局、市市容环卫局、市文广局、黄浦区文明办、长宁区文明办、上海电视台等单位的13名权威评委组成。他们将根据各村镇报评的情况,从创建理念、组织架构、经费投入、群众参与、社会评价等10个方面进行考评打分,在22个参选村镇中选拔出文明镇6个、文明村7个,申报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评比。

  而今迈步从头越——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7月14日、15日两天,来自上海11个区县的22个村镇在长宁图书馆进行一场PK,考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选拔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申报资格。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的郊区农村,既拥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视野和发展平台。

  “十一五”以来,上海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又走过了五个年头,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这几年,随着郊区经济不断发展、城乡道路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以及特奥会、世博会的成功在沪举办,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从以往的摸索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以往文明村镇单一创建逐步形成地区系列创建和同创共建,从以往注重村容镇貌环境建设逐步向提升社会服务功能转变,从以往以创新促创的工作模式逐步向社会综合管理转变,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正以社会管理的全新姿态成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社会服务

  上海正进一步加大农村城市化建设力度——让农村居民住在田园化的乡村,享受城市化的社区服务,正在逐渐实现。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29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972座,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村民镇民出行便捷。同时,困扰郊区农村多年的河道黑臭问题正在逐步通过污水治理得以消除;村庄改造则改善了农户的居住环境。全市的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镇卫生服务中心、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市“三室一站一店”即村文化活动室、标准卫生室、事务代理室、为农服务站、便民农家店等也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各村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结合自身特点,开拓创新,提升服务能级。嘉定区南翔镇就先后投资9600万元完成了121个村民组成城乡环境综合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新发展了“路面白色垃圾15分钟内入箱”的公共卫生服务承诺,提升公共服务能级。

  加强平安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2010年底,全市设立了133个郊县派出所,划分了339个责任区,建立了1084个警务室,1354名社区警力下沉。各村镇根据文明村镇的标准,设立门岗制、巡查制,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建设电子围栏、增设防盗门、安装小区探头以及主要道路区域监控设备等,实现了“人防、技防、物防”全方位的安全防范措施。

  各村镇高举精神文明创建的大旗帜,以春风化雨的工作方式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朱家角2010年到镇个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了40.9%和40.7%,到镇集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了60.9%和69.3%。闵行区九星村加强市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信息的管理,建立起覆盖整个九星村和九星市场的安防体系。嘉定区太平村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抓手,开展“让村民知晓、让村民做主、让村民监督、让新村民参与、让村民满意”的“五个让”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加强民生建设,惠及普通百姓

  近几年,上海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目共睹,如何让经济发展惠及农民,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发展成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农村养老保险、“镇保”、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等工作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举措。就此,闵行区虹桥镇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机制,全镇各类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专门设立了镇村两级民生基金,先后出台了大病救助、教育救助、特困家庭医疗补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福利政策,三年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额达1.25亿元。

  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是互助互帮机制,对村镇内空巢老人给予关爱,对贫困学生给予帮助。浦东新区界龙村对800多名退休村民根据不同年龄段予以每月400-1700元的退休补贴,平均每人每月补贴600多元,加上正常的退休金,退休农民的月收入平均达1600元以上。金山区朱泾镇大茫村2008至2010年投入18.2万元为9户困难家庭翻建房屋,投入8万元为16名困难大学生提供求学资助,投入37.4万元为96人次大病困难村民提供医疗救助,为36名残疾村民提供免费体检。

  加强道德建设,提升乡风民俗

  在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的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从基础性的以环境促行为向以文化活动培育人、以道德楷模感召人、以志愿行动塑造人转化,整个郊区的道德水准和乡风民俗提升了。以村镇两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辐射,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播放点、健身苑点逐步实现全覆盖。各类“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感动系列”评比层出不穷,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起道德标杆。

  各种具有农村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主题活动经过多年的实施,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形成了系列创建品牌。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星级户”评选项目受到了中央的肯定;浦东新区高东镇成功举办“浦东?高东杯”第十届门球锦标赛——门球运动已成为高东的一张名片;闵行区虹桥镇的“市民文明行为储蓄”,已有17000余人注册参与,各类活动达850个,内容涵盖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公益活动、文体活动、文明素养五大类,有效激发和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十年磨一剑,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上海大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内涵、拓宽了边界、提升了质量、增加了底气,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如宝剑出鞘,让人为之一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上海正迎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继续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我们相信,上海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下一个5年中会更加辉煌灿烂。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