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出现实版"开心菜园" 学生下农田体会求知快乐

产生日期:2011-07-13 03:01      来源: 东方网

  这几天,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正在利用假期对教学楼进行装修改建,其中一项特别任务,是把操场西南面的一块荒地改造成菜地,这是老师们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新学期礼物———给那些热衷于在网上“种菜”、“偷菜”的孩子们一个现实版的“开心菜园”。

  农村孩子分不清韭菜小麦

  奉贤教院附小地处南桥新城,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奉贤人,其中不少是农家子弟,但他们的课余生活和城镇孩子已没有什么差别,放学也是被关在商品房里玩电子游戏。校长何哲慧介绍说,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民们搬进了新村公房,有的农户即使还有几分自留地,家里人也舍不得让孩子下地干活。“孩子们大多没有下过农田,不会干农活,不识农作物,相关知识都只局限于课本。很多学生韭菜和小麦不分。”

  老师们发现,这些学生对网上虚拟的“开心菜园”倒是情有独钟,课余会花很多时间对着电脑,拿着鼠标在自己的“菜园子”里播种、浇水、施肥、采摘,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实验菜地里的汗水和收获

  “其实孩子们对种植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探究老师谭东华曾带着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校园开展“蔬菜宝贝”探究性主题活动,孩子们每天忙忙碌碌,乐此不疲。

  谭东华和学生们的实验园地是学校水泵房旁边的一块迷你菜地,大概只有三分地,由原先的绿化带改造而来。学生们自己翻整土地,挑拣石子,自己到种子公司选购菜种,亲手播下种子,然后等待种子发芽,长出菜苗。

  一周一个课时的探究课,学生们感觉远远不够,于是,午休、放学时间,他们会自发到菜地里打理照看,还总结出不少种植经验。很多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一些种子迟迟没有发芽,有学生仔细观察和研究后发现,有的种子被虫子吃掉了,有的是种得太深了;有学生根据亲身实践得出结论,鸡毛菜最难种,黄豆最好种。

  菜地很快成为全校关注的焦点。没轮上的其他班级的学生每天路过这里都驻足观望,流露出羡慕的神情,课余他们常常会结伴到菜地里去看看菜苗有什么新的变化。几个低年级的男孩还偷偷到菜地里小便,给蔬菜宝贝“施肥”。

  体会劳动和求知的快乐

  看着学生们对农业实践这样感兴趣,何哲慧想着能不能再做些拓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去年学校又把操场西面的绿化带改造成一个“百果园”,不足一亩的土地栽了葡萄、石榴、李子、白果、柿子等15种果树,并请来专业果农帮忙打理。探究课时,老师带着学生到果园认识果树,了解植物生长规律。但孩子们还是看得多,动得少,仍旧感觉不过瘾。

  学校西南角有块一亩半左右的空地,何哲慧一直想着能够争取过来,开辟一个更大的农业实践园地,让每个学生都有下地劳动的机会。经过多方协调,六月底终于等来了有关方面的使用批复,老师们赶在放假前特别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这块菜地的具体运作情况。英语老师傅朝英请来农科站工作的哥哥改良土质,把生地变成熟地;音乐老师唐军推荐自己在新寺农村种菜的妈妈来做指导老师;探究老师则已开始着手设计一整套课程方案,计划让学生撰写观察日记,记录植物生长手册。何哲慧把这块菜地命名为“开心菜园”,希望孩子们在这里能体会到求知的愉悦和劳动的快乐。

  这几天,后勤组的老师正忙着给菜园除草、松土、平整土地,要在开学时给孩子们一个惊喜。届时这块菜地将根据班级数划分菜畦,中高年级每个班都将有机会承包一畦菜地。学生们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和自己的想法,种植鸡毛菜、韭菜、蚕豆、丝瓜、萝卜、卷心菜等各种蔬菜。如果收成好,采摘下来的蔬菜可举行品尝会或进行义卖。一些老师已迫不及待向校长预订这些绝对正宗的绿色蔬菜。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