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21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上海地产西甜瓜向来重口味,不以大着称,极少会用‘膨大剂’。”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华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昨日,市农委下发《关于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营使用管理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周(5月20日至26日)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水溶性肥料专项整治行动。近期,市农委抽查了全市180多家农资经营门店,检查到46个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品种有氯吡脲(即俗称的膨大剂)、乙烯利等20多种。经农药电子手册查询比对,其中标签合格产品44个,合格率为95.7%。不合格产品2个,分别是上海基隆精细化工厂生产的2-4-D植物生长调节剂(查无此证和此厂),重庆双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稳果灵水剂(标签不合格)。已责令下架停止销售,并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华分析称,上海本地农药厂并不生产“膨大剂”,市售“膨大剂”都经市场流入。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西瓜膨大剂”并不是不能用,但有严格的规定:比如上海检查到的“膨大剂”农业部登记规定只能用在西甜瓜或者番茄、黄瓜上,不能用在其他农作物身上;使用时间为西瓜开花后等待坐果期间;使用剂量不能过大。
“见诸报端的西瓜爆裂事件,事实上,在内行看来并不蹊跷。”朱建华解释,之所以膨大剂要求在西瓜开花后未坐果前使用,是因为有些花未必能结成果子,使用“膨大剂”的作用其实是促使西瓜花结成西瓜。但是此前报道中的瓜农,使用时间是5月6日,这时候西瓜花已经结成果子,其目的是让西瓜更大而不是结果。加之7日下大雨,过量“膨大剂”再加上雨水膨胀,西瓜就爆裂了。在市面上,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和“卖相”,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可能导致西瓜“爆炸”、黄瓜“顶花不谢”等问题。朱建华认为:“上海地产西甜瓜向来重口味,个别可能会使用调节剂促进坐果,也在合法合理范围。极少会用‘膨大剂’增大西瓜,上海的消费习惯是大西瓜反而不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