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为何反复 沪将推出多项措施保护菜农积极性

产生日期:2011-04-25 02:54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4月25日消息:这两天,市郊一批 农致电本报记者,反映当地种植的花 、卷心 难卖,每千克只卖几毛钱,还是没人收购。同时,有关外地部分 蔬菜 价格暴跌的报道也越来越多。难道大范围的“ 贱伤农”现象再次出现? 上海本地 农情况如何?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品种 价大跌?有没有解决办法和预防机制?

  昨天,市农委公布多项举措缓解“贱伤农”,以保护农民种的积极性。但业内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预防这一现象反复发生,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白出现贱卖

  前两天,记者来到奉贤四团镇杨家宅村外的新杨公路边,立刻被几十位农围住。村民瞿锦福告诉记者,自己种了1.5亩白花,去年卖了1.135万元,但今年到眼下,田里花已采收了一半,只卖了不到1000元。据了解,该村是附近知名的花村,几乎家家户户种花,种植面积有400多亩。

  当天,农民在路边批发出去的花均价在每500克0.4元,一周前甚至只有0.05元,而去年的价格平均在每500克1.3元。当天卖出卷心每500克也只有0.1元,而往年平均在1元左右。如此暴跌,让农叫苦不迭。更让他们忧心忡忡的是,往年到了这个季节,新杨路边总是会聚集50—60辆前来收购的大型货车,但眼下却只见零星的四五辆小货车。

  到底是几个品种难卖,还是所有蔬菜都出现大幅跌价?松江区主要蔬菜基地叶榭镇蔬菜种植大户邹荣良告诉记者,这几天价格下降明显的,主要为卷心、大白、莴笋这几个品种,其他绿叶变动并不大。比如莴笋,昨天的田头批发价为每500克0.2元,只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白、卷心的批发价,也比一个月前跌去了50%到60%。

  市农委的最新调查统计也反映部分品种贱卖。市办主任陈德明告诉记者,目前蔬菜正值产销两旺季节,全国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滞销卖难现象,上海蔬菜生产和供应也受到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影响,出现部分卷心和花等品种的销售不畅。近一个月来,市郊被翻耕的蔬菜主要是卷心和花。此外,处于换茬期的卷心、大白、菠、萝卜、莴笋等品种也出现了价格下跌。

  来自终端销售市场的信息,证实了这样的情况。上海曹安批发市场蔬菜部经理张鸿雁告诉记者,目前市场内的交易量基本稳定,绿叶价格也与一个月前差不多,如青批发价在每500克0.8元左右,零售价在每500克1元左右,但卷心、白花价格出现大跌,如卷心批发价为每500克0.2元,比一个月前跌了60%,白花批发价也只有每500克0.4元。

  增产增收造成滞销

  对于市场内白花、卷心等品种的跌价,张鸿雁认为,一来是受到外地蔬菜价格暴跌的信息传导影响,二来目前正处于蔬菜生长的最好时期,气温在10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各个品种的蔬菜都开始大量上市,消费者选择多样化,在此种情况下,单个的大宗品种很容易出现滞销、价格下跌。

  而陈德明则详细分析了市郊部分蔬菜品种出现贱卖的多重原因。一是面积增加。由于去年蔬菜供应紧张,价格上扬,所以今年全国蔬菜生产面积较大增加,上海市郊蔬菜生产面积增加7万亩。二是单产提高。今年以来,天气总体有利于各类蔬菜的生长,青、卷心、莴苣等蔬菜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与往年相比,提高20%左右。三是供应集中。由于前阶段蔬菜价格较低,一部分蔬菜采收期延迟和叠加,造成近期蔬菜供应更加集中,数量明显增加。四是换茬季节。由于春季气温上升,青、卷心、大白、菠、萝卜等蔬菜陆续进入采收末期,要抽苔开花,市场竞争力变差,迫使田翻耕。

  业内人士还分析,外省市的卷心、花蔬菜品种出现价格暴跌,也主要受到“大年”“小年”影响,上一年全国蔬菜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大涨,必然会导致下一年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进而出现集中上市卖难的现象。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各地的灾害明显减少,更有利于蔬菜生长,蔬菜上市量大幅增加。

  多项举措保护

  到底如何防止“贱伤农”现象反复出现?昨天,本市农业部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了一系列措施化解当前卖难,并研究长效机制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目前,农业部门正积极与商务部门联手,推进“农超对接”、“农标对接”、“农社对接”等探索,以解决地产蔬菜品种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卖难问题。

  同时,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的蔬菜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将在今年“夏淡”期间得到进一步完善。据了解,上海已于去年推出了“冬淡青成本价格保险”产品,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最近,上海又在着手制订今年的“夏淡”绿叶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相比“冬淡”保险,今年的“夏淡”保险的保险品种进一步扩大到青、鸡毛、米苋等5个品种;计划保险面积扩大到12.5万亩次;保险时限进一步延长,从“冬淡”保险期的59天延长到“夏淡”保险期的77天。

  业内人士还指出,要减少“贱伤农”出现的频率,农民自身也要提高生产专业性,以市场为导向来安排茬口和品种。对此,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引导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从而大幅提高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

  陈德明还透露,今后本市农业部门还将加强市场信息的监测,并把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民,指导他们科学生产,在品种、时间上实现均衡上市,以避免盲目生产导致的集中上市和贱卖。今后,市郊区对大市场、大流通货源比较充足的品种,进行适当的调减。对12.5万亩次的青、鸡毛、生、米苋、杭白等5个夏季保淡供应主打品种强调三个时段排开播种采收,努力保证夏淡期间的绿叶均衡供应。对市郊花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的现状,市农委也将进一步指导崇明等地适当调整种植结构,多种些绿叶,以降低市场风险。

  另外,本市还将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冷链建设,把蔬菜的保鲜期由两三天延长到一周左右,也可适当缓解集中上市带来的卖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