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淡"上海将为绿叶菜保险 提高菜农经济效益

产生日期:2011-04-25 02:39      来源: 东方网

      由于生产面积扩大、气候条件有利等多种因素的叠加, 上海 近期有所回落,而 农资及劳动力等成本有所上升, 菜农 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上海相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给予综合应对,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 蔬菜 价格保险机制,未雨绸缪制订了“夏淡 保险方案”。

  据上海蔬菜办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下旬,上海本地产蔬菜的在田面积超过53万亩,其中绿叶22.9万亩,地产蔬菜日上市量达8900吨,其中绿叶4900吨。青的田头交易价格一度低至每公斤0.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

  在总结“冬淡”青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本市有关部门日前起草了“‘夏淡’绿叶成本价格保险方案”。相比“冬淡”保险,今年“夏淡”保险将从青1个品种,扩大到青、鸡毛、米苋、生、杭白等5个品种;保险面积从6万亩次增加到12.5万亩次;保险时限则从“冬淡”的59天增加到77天。“夏淡”保险将得到市统计部门大力支持,相关价格数据来自18家标准化市场,由统计部门科学定点、随机抽样采集提供。为本次“夏淡”保险,市级财政将补贴保费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则不低于10%。

  去年上海首次推出了“冬淡青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在国内率先探索建立绿叶成本价格保护体系。根据保险条款约定的计算方式,一旦在保险期内青销售平均价格跌到成本以下,菜农就能得到赔偿。据最新统计,去年“冬淡”上海市郊青实际保险面积为57686亩次,完成计划面积6万亩次的96.14%;出险面积53199亩,出险率92.22%;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这项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市场供应,平抑了,又减少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积极性———兼顾市民和菜农利益,缓解了“贵伤民”、“贱伤农”问题。

  记者近日获悉,上海农业保险覆盖率已居全国首位。去年,本市对水稻、油等主要粮油作物和保护地设施蔬菜,生猪、奶牛、家禽、能繁母猪等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畜牧业品种实现了100%保险全覆盖,经济果林、设施蔬菜、西甜瓜和淡水养殖等主要都市现代农业品种的保险比例也有不同程度提高。本市农业险的总保险金额超过110亿元,约占市农业总产值的33%。

  据介绍,2010年本市共为1885家合作社次、100余万户次提供了农业保险服务。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达到3.1亿元,较上年增长19%,其中种养两业险2.45亿元,较上年增长9.09%,农业保险结案率高达9..7%,共支付赔款1.3亿元,有效地减少了农户损失,对快速恢复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上海市农委人士说,上海还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蔬菜生产的茬口与品种,并要求各级农技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保证均衡上市。同时,加强产销对接,进一步拓展“农超(超市)对接”、“农标(标准化场)对接”以及“团购”等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提高菜农经济效益。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