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新桥镇通过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盘活集体资产

产生日期:2011-04-20 04:58      来源: 东方网

    曾被农民称为“玻璃罩里看得见摸不着”的集体资产,如今让农民真切获益。不久前,松江区新桥镇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举行第一届社员代表第三次会议,全镇2.7万余名农民作为集体经济联合社社员,享受了去年集体资产收益,这也是新桥镇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首次分红。据悉,“十二五”期间,松江区将推广这种模式。

  探索:联合社初具雏形

  7年前,新桥镇农民通过“镇保”全部转为居民,留下了约20亿元的集体资产。由于权益主体比较模糊,如何经营管理好这些资产,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对于失地农民来说,过去除了房屋以旧换新,获取每亩2.5万到2.9万元的土地补偿费以及每月730元的养老金外,增收渠道有限,退休之前只能通过非农就业谋生。许多农民转为居民后,收入不增反减。

  2009年12月1日,全市首家镇级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在松江区新桥镇挂牌成立。这对松江区政府和新桥镇政府都是一次探索,没有前人的经验,怎么做?

  “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需稳健。新桥镇首先对全镇人口来了个“摸底”,联合社社员都是1956年至2004年3月31日实行“镇保”期间,户口在该镇村、队的并已撤消村、队建制的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总计18082人。他们凭借社员证,可依法行使对镇级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此后,新桥镇参照现代企业管理架构组建联合社。在全体社员中推选出50名代表成立第一届社员代表会议,在此基础上再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对联合社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重大事项如分红、股东变动、预决算公开等,则要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讨论。考虑到经营风险,该镇集体资产主要投向不动产,如出租标准厂房、写字楼、外来人口居住中心等。

  新桥镇党委书记梁爱军表示,以往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的任免权和薪酬都由镇党委说了算,成立经济联合社后则由联合社理事会决定;经营公司的预决算也要经过社员代表大会通过。

  在一系列扎实稳当的探索之后,新桥镇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初具雏形,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成效:创造财富村民共享

  根据新桥镇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初衷,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可以公平分享城镇化的长效收益。集体资产估价、量化后,社员根据人均耕地、劳动贡献年数等标准分配股份,成为股东,分享集体资产带来的收益。

  按照规定的折算方式,王伯秋一家五口获得了180股。王伯秋说,“撤村撤队的时候,以为集体资产跟我们没啥关系了。现在有了联合社,家家有股份,人人做股东,生活又有了新盼头!”据有关负责人估算,目前镇集体资产年收益约1亿元,若镇里拿出1000万元分红,平均每人就可分到600元,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就能增收近两千元。

  去年,新桥镇加强对镇资产经营公司的年度工作考核力度,并对租赁收入、出租率和租金增长率等指标提出了新要求。在去年各项租赁总收入的1.03亿元中,除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发放优抚费、敬老费以及用于村政建设等支出外,此次收益分红将按照社员个人所持份额兑现。目前联合社共有社员27778名,持有约173万股。这次分红拟每股分配现金16元,总计分配现金约2775万元。

  兼顾:关注来沪人员权益

  老居民得了实惠,新新桥人怎么办?联合社的“衍生效应”,盘活了集体资产,让政府为外来人员谋福利时底气更足。

  从2005年始,镇党委和政府决定建造来沪从业人员集中居住中心,至今已建成并交付使用集中居住中心4处,占地221亩,建筑面积12.8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08亿元,现居住来沪从业人员1.4万人。

  据新桥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双庆介绍,来沪从业人员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差异大,为此镇里积极有序开展各项教育,举办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公民法制教育讲座。另外,新桥镇还依托镇宣传、文化、工会、团委、妇联、计生等部门开展歌咏、演讲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免费开放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更多来沪从业人员感受“家”的温馨。

  据悉,镇资产经营公司今年还将投资1亿元,扩建外来人口中心32000平方米,完成外来人口中心南侧地块等零星的土地划拨、方案设计等。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新老居民共享破除“二元结构”后,集体资产创造的财富。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