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 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超10%
产生日期:2011-01-10 00:49 来源: 文汇报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上海“三农”工作的丰收之年,本市农业系统有三个项目直接参与了世博会:由上海农科院承办的“希望大地”水稻展示项目、由上海鲜花港公司承接的“感悟之泉”荷花项目、由上海中华鲟保护处承担的“生命之球”中华鲟活体展示项目,这些展示让世人对上海农业科技的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留下深刻印象。据初步统计,去年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80元,比2005年增长64%,年均增幅超过10%。整个“十一五”期间,是上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的五年,也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
市农委主任孙雷近日向记者介绍,在农业科技和组织化管理的引领下,本市农业“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虽然过去五年全市耕地面积累计减少52万亩,但上海农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92.4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亿元,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33.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85亿元。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20亿斤,水稻单产2010年达555.2公斤,已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在动植物育种、农业装备、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领域,上海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2010年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上海的农业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
全市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已占60%左右,户均经营耕地面积接近1公顷,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2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本地农户数量达到34.6万户,农业组织化水平达到60%。"十一五"期间,上海农业的"接二连三",使服务功能逐步拓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地产农产品上市初加工率达到45%,推进净菜上市;休闲观光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已建成具有万人以上接待能力的农业旅游点80个。值得一书的是,上海农业通过参与和服务上海世博会,已形成一些很好的做法和经验:如建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创造良好的大气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