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山区吕巷镇的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是沪郊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之一。作为市级示范社,多年来施泉合作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产业层次,目前已被确定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点。今年8月,2010年全国中早、中熟及促成优质葡萄评比中,由施泉葡萄选送的“巨峰”和“巨玫瑰”两个品种均获得金奖,葡萄正逐步成为金山农业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 欧阳蕾昵
“通过科学管理,我们能精确地控制葡萄的糖度、颗粒和色泽。”在记者眼里,施泉葡萄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是个不折不扣的农业科技能手。在他的经营下,合作社的200亩葡萄园统一为全标准钢管棚栽培的设施果园,园里栽有世界著名的葡萄品种15个以上,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珍珠,红、紫、黄、绿,甚为好看。卢玉金说,他的葡萄园在引种栽培上也走过弯路,当年结出的葡萄糖度低、个头参差不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滞销。
从2001年开始,卢玉金着重品种改良的同时,栽培技术也尝试同步改进。如今,卢玉金有一套栽培管理的“独门秘籍”———目标管理法。以最常见的“巨峰”葡萄为例,一亩地设置3个大棚,每个棚10小格,每一格统一种50穗葡萄。在葡萄开花结果前,施泉葡萄园组织工人对多出的花和果提前进行疏理、剪除。最终,每穗结果数量严格控制在40—50粒,个头大小基本保持一致。这样算下来,每个大棚的产量在500斤左右,亩产量控制在1500斤,结出的葡萄不仅数量足,且糖度高、色泽艳,保持了良好的品质。卢玉金告诉记者,他的“目标管理法”能够掌握质与量,为将来进市场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于浙江农大的卢玉金,当过果园技术员,也担任过青浦葡萄园艺场场长。施泉葡萄园良种良法栽培技术实施后,葡萄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葡萄价格从2002年每公斤10元逐年提高到2009年的每公斤40元,卢玉金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大王”,慕名前来取经的周边农户也逐渐多了起来,他总是来者不拒,耐心解答每个问题。
这几年,卢玉金的头衔可不少。金山区“农民土专家”称号、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先进个人、金山区“科技致富带头人”等等。为了让更多的农户受益,卢玉金借用乡镇会议室的场地,定期给葡萄种植户上课;只要有时间,他还会到农户田里进行技术指导。卢玉金告诉记者,农忙时,他的手机插在口袋里,方便他随时能接到电话问询。
今年6月初,枫泾镇的一对葡萄种植夫妇不小心打错了药,眼看20亩地的葡萄就要报废,只能打电话向卢玉金求救。卢玉金接到电话后,马上放下手中的农活,从吕巷马不停蹄地赶往枫泾,到达现场时天色都已渐暗。卢玉金立即动手施肥、摘芯、修剪枝叶。一旁的农户过意不去,执意要卢玉金留下来吃饭,他回答:“吃饭不重要,别错过最好的补救时机。”最终,经过及时补救,农户20亩葡萄照样结出了优质的果子。平时,卢玉金除了指导农户外还挤出时间写教材,种植的每个主要环节,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写得通俗易懂。多年来,施泉葡萄合作社一直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帮助,技术辐射面积1万多亩。
据了解,上海世博会“果盘子”工程系列调查报告的优质葡萄上市时期参考表中,所列的醉金香、巨峰、金手指等5个品种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施泉葡萄合作社都赫然在目。卢玉金说,合作社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金山区副区长许复兴每年都会亲自来合作社调研,合作社申请的区域特色农产品项目也在今年获批,为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了支持。恩泽不忘回报,施泉合作社每年重阳节都会免费为吕巷镇敬老院送去优质葡萄。为了让周边乃至金山区的葡萄种植大户受益,卢玉金还专门组建了一支“农民经纪人”队伍,以创建名牌为重点,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指导农民经纪人规范销售。合作社每年不断引进国外新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合种植的,就在合作社及周边农户中广泛推广,让他们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