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惠农要有新举措 市农委综合发展处处长李维良认为搞好新一年“三农”工作,一是着力提高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合作社发展水平不在于合作社数量的增加,而在于带动力和规范水平的提高。要通过金融、人才、辅助设施、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合作社扶持力度。要鼓励成立专业合作联社以及营销类合作社,实行农超、农标对接等,推进合作社在整体上做大做强。要通过继续开展示范社评选活动,以“示范”促“规范”、专业培训、发挥区县联合社作用以及建立合作社退出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规范水平。二是着力推进重点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十二五”第一年,要力争在重点项目上形成良好的开局之势,集中抓好一批项目的上马,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华鲟保护区项目等。抓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如高标准设施粮田、菜田,种源项目,现代农业园区等的建设。还要抓好与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力争一批项目形成立项条件。三是着力提高支农惠农资金使用的绩效水平。要分别投资类和补贴类的不同用途搞好预算,用足用好各项惠农资金;要建设好农业项目评审平台,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制度建设,调研起草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办法以及项目竣工验收的评审办法。农业科技要有新亮点 市农委科技处处长华炳均觉得,要转变上海农业发展方式,健康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发挥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做好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工作,尤其是要在创新和推广上下功夫。创新就是要多出农业生产真正实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自主创新成果。重点要实现五方面的突破:一是基础自主创新为主,加快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二是研发低碳高效技术,推进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加快农业装备开发步伐;四是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加强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五是拓展产后技术研发,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广就是要积极探索加快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加快适用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推广示范,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水平。一是要在梳理现有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各产业需求,建设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基地。同时,选派50名科技人员与基地结对,担任技术负责人,加强指导和服务。二是积极提高农技推广责任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选聘一批驻村农技推广人员,全面负责本村农技推广工作。不断推动科研单位与成果应用主体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使科研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 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施忠认为,2011年是上海农机化发展围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四个转变”的关键之年。要围绕建设都市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转变农机发展方式,发展高水平农业装备,进一步完善农机发展政策,优化农机结构布局,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推动上海农机化科学发展。重点抓好7方面工作:即进一步加强农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推进农机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机科研、引进和推广,提高新型农机具在农作物种植、植保、畜禽水产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尤其是要推进节能减排型农机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农机服务市场规模,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机队伍建设。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吴爱忠说,作为本市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我们始终把研制和提供生产上用得着、农民用得上的新品种、新技术作为根本任务,先后培育了一大批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泛的粮油、蔬菜园艺、畜禽和食用菌新品种,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农业科研发展方式,通过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学科平台和试验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应用,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一是要着力推进科研思维方式转变,培育优势学科在全国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提升科研工作的地位和影响力;二是要着力推进科研注重方式的转变,提高科研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实施团队作战;三是要着力推进学科结构方式的转变,确立重点学科、建设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学科、鼓励交叉学科,努力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四是要着力推进科研管理方式转变,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和服务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五是要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东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强国在谈到该所2011年工作思路时说,要以科研项目工作为主线,着力于项目争取和项目实施,推进技术支撑,提升所的科研技术竞争实力。一是要以院、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二是要在全面分析所的科研实力与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把握国家与渔业科研发展需求,争取承担“十二五”重大科研项目;三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渔业科研发展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导向,不断开拓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新亮点,积极提高成果转化项目的质量;四是以科学、高效、规范为管理理念,完善所的制度建设,着力改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五是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市水产研究所、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所长张根玉说,该所新一年科研和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以建设上海都市现代渔业为目标,开展水产科研创新体系和水产技术服务、行政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聚焦“三农”,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在水产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抓好种源创新、健康养殖、设施研发、水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以及环境资源等六个方面的科研工作,并争取有新的研究成果;在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行政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抓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项目的推进、渔业科技入户、相关技能培训、档案渔业、“准出”试点工作、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渔业环境监测以及疫病防控与病害防治等10项工作。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陆峥嵘说,按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和上海“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体系网络的优势,优化推广方式方法,着力提升推广能力,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发挥农技推广在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和谐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就是新一年工作的总体思路。重点推进的工作,一是以优质高产为目标,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均衡供应、优质安全为目标,加强蔬菜实用技术推广;三是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五是不断提升管理执法水平。都市农业要有新发展 明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切入点,立足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特色经作提升发展,农田环境不断改善和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对此,市农委种植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国忠认为,重点是抓好粮食生产,要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一是大力推进高产创建,实现单产较全市平均增10%以上;二是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力争理化性状和适口性好的优质稻面积比例达20%左右;三是不断优化稻麦茬口布局,在有条件地区加快水稻特早熟优质品种的推广,力争种植面积翻一番;四是着力推进高水平设施粮田建设,力争建成面积1万亩,新建普通设施粮田10万亩;五是强化耕地地力建设,不断完善稻麦秸秆直接还田配套高产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力度,大力推广种植绿肥;六是积极组织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做到重点推广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提升机械化育秧和直播水平,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蔬菜问题关乎民生,市蔬菜办公室主任陈德明强调,明年蔬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稳定总量,优化品种,加大投入,提高水平,确保安全”的20字方针,强化生产基地管理,促进设施菜田抗灾能力和产出率,促进蔬菜生产公共服务和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增强绿叶菜在蔬菜市场供应中的保障功能。要以“生产规模化、基地设施化、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质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基地生态化”为工作目标,着力推进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的形成,努力实现确保蔬菜增效,确保菜农增收,确保蔬菜食用安全卫生,确保绿叶菜市场稳定供应;实现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蔬菜种植面积在50万亩,绿叶菜种植面积17.5万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90万亩(次),上市蔬菜340万吨,其中绿叶菜114万吨。为此,要确保“十一五”设施菜田建设的全面完成,并认真规划和启动“十二五”设施菜田建设;加强蔬菜生产管理,为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稳定供应提供保障;抓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蔬菜食用安全。 市畜牧兽医办主任李建颖在谈到2011年工作重点时说,一是狠抓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狂犬病免疫点认定和建设,推进动物检疫报检点的标准化建设,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二是继续推进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三是加强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原料奶生产和收购两大环节监管,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检测。五是组织开展畜牧法执法检查活动,实行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监管,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六是做好主要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价格调控。七是加快推进畜牧系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市水产办公室副主任周建敏在谈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时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都市现代渔业发展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科技兴渔为抓手、渔(农)民增收为目标,在总结世博期间渔船管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生产安全监管、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和保护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一套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渔业发展基础,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完善渔业安全体系,着力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重点工作是,一、总结世博水上安保渔船管控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渔业生产安全管理;二、加强渔业行政执法和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三、强化水产养殖发展基础,稳定地产养殖水产品供给,确保质量安全;四、继续促进休闲渔业产业发展,包括引进观赏鱼龙头企业落户上海等;五、积极发展水产加工业,包括提高水产加工组织化程度,扶持壮大一批涉农水产加工龙头企业。 中荷农业部———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党支部书记郭红华说,近年来,该中心通过引进荷兰先进园艺设备、园艺产品、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花卉种质资源,为我国花卉园艺产业打下基础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服务作用。作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世博服务先进集体的上海鲜花港,将进一步借助世博品牌效应,在现代花卉园艺领域做好后世博这篇文章。一是要利用“上海花卉工程研发中心”平台,加强花卉种源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种源产业;二是要注重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完善设施,丰富花卉展示品种,提升旅游功能,做精现代农业旅游;三是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努力提升“鲜花港”品牌美誉度,更好地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要进一步转变培训思路,丰富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 参加会议讨论发言的,还有中国农业科技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水产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上海农展馆(集团)、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市农委经济商务处、市农委社会发展处、市委农办基层工作处等。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字体:大 中 小
心系乡村“一老一小” 暑期关爱...
“乡村四时好风光”,上海这些...
本市召开2023年上半年上海动物...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