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优势显山露水 松江近千户丰收
产生日期:2010-11-25 02:13 来源: 东方网 解放日报
记者日前从松江区获悉,到目前为止,松江在市郊率先创办的家庭农场经营户已达960家,今年秋天喜获丰收,预测平均亩产量可达564千克。其中,一批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亩产量将同比增加10%以上。专家认为,家庭农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城市粮食供应稳定。
几年前,松江就推出了粮食类“家庭农场”,一户农民两个劳动力组成的家庭农场,能承包100亩水稻田,一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这种适度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出现,需要各种条件的支撑。一来,近年来,粮食产业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和社会化专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户农民终于有能力“揽”下上百亩的粮田,二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种粮有着一系列扶持政策,改变了种粮亏本的局面,面积越多获得补贴越多,这也为家庭农场的诞生准备好了条件。
松江叶榭镇家庭农场经营户老沈告诉记者,原来种几亩水稻觉得吃力,现在,承包上百亩也很省力。水稻种子,由区里统一供应。插秧也全部由插秧机完成,不仅效率高,而且有利于增产。平时的植保,则有专业化的队伍来上门服务。收割也不用愁,自己就是镇里农机服务队的成员。偶尔,家里忙不过来了,再请一些季节工帮忙。卖粮收入加上各类补贴,再扣除各种生产成本,一亩地净收入300—500元,140亩的收入就有4万—7万元。这样,他的种田收入比外出打工还要高。
今年,松江全区16余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中,960户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就达到了近12万亩,占比超过7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区里推荐的“秀水123”、“秀水134”两个优良品种获得经营户认可,种植面积超过90%。品种优化、插秧机械化、统一植保,都大大促进了粮田增收。据预测,这些家庭农场的亩产量可达564千克,明显高于面上水平。再加上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成本,经营户越来越有信心。
家庭农场的出现,还使种养结合成为了可能。根据松江农业部门的设计,一户规模化的粮田,可以同时办一个简易型养猪场。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一亩农田一年可“消化吸收”五六头商品猪的畜禽粪便。因此,松江推出的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水稻面积一般在100亩至150亩左右,简易养猪场每一批养殖规模在300头左右,一年可出栏商品猪700头至1000头。每家养猪场每天的污水和干粪都会被搜集起来,然后经过发酵等处理,再由专门铺设的管道输往周边匹配的水稻或蔬菜田里。这使得养猪场的废弃物不再需要贴钱处理,种植业的有机肥料也可免费获得。现在,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已达25家。
新浜镇南杨村俞周峰,就是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主。老俞说,今年他种了90亩水稻,由于引进了优质品种“嘉禾218”,明显增产了,总产值应该会增加一两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到月底,他家猪棚里的399头生猪又可上市了,“加上之前两批卖出去的700头,今年光养猪就能赚五六万元呢”。
选稿:项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