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县将签“军令状” 力保蔬菜供应量
产生日期:2010-11-15 03:44 来源: 东方早报
“十二五”期间各区县将签“ 军令状” 力保蔬菜供应量
蔬菜种植面积不得低于市政府确定的最低保有量 绿叶菜种植面积不得少于蔬菜 的1/3 一旦供应充足将很大程度上保证总体菜价平稳
上周五,王桂英的车刚开进青浦区白鹤镇春鸣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农场,就遇见了白鹤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领导也来视察了,也是为下星期的事吧?”
增产20%的背后
顾谨是青浦区土生土长的农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从基地收完菜,拉着一车的青菜准备卖给合作社。
他前头,20多名工人正一筐筐分装刚运到的大白菜。他身后,白色的大棚一个连着一个,每个大棚上都写着责任人的名字,有些甚至写着超市的名字,标志着这个大棚的菜收完后将直接发往超市。
“咱农民,看天吃饭,不过作息时间自己定,要是累了,出工半天,另外半天歇着,只要不影响收成就行。”顾谨10来岁开始种田,现在一个人种着5亩地,菜是他的老朋友,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他很清楚。
比如11月的天气,风调雨顺,这茬青菜,他打算分4次收完。收完的土地,先种油麦菜,种下去的菜也是有讲究的。虽然都是大棚种菜,以前,他们是直接将种子种进土里,一茬油麦菜从种到收大概要50多天。现在不了,种子直接种在温室的车间里,等它长成苗的时候,再移栽到大棚里,这样,只需要35天左右,菜苗就能长成商品菜。这样的方法,除了菠菜和芹菜等少数品种,其他大部分绿叶菜都“屡试不爽”。
不仅如此,顾谨的种菜经里还有诸多小窍门。比如夏天蔬菜长得快,但不能一茬茬接着种,得歇上一茬,翻翻土,土晒透了,秋冬的时候种菜养分才吸收得足。再比如,秋冬的时候,土地不歇,但菜生长慢,那密度就适当提高一点,同样的菜价来说,以前2000元一亩的收成,现在要提高到2500元。
“不管移栽也好,增加密度也好,现在一亩蔬菜差不多增产20%,保证蔬菜的供应嘛。”顾谨笑着说。
想把青菜降到1.0元/斤
收购顾谨蔬菜的春鸣蔬菜专业合作社由上海弘阳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是将土地不收差价租给农民,农民按照统一要求施肥种养,收菜时农民再按市场价卖给合作社。
昨日青菜的收购价是0.4元/斤。不过,这一价格到了上海长宁区的菜市场就变成了1.3元/斤,乐购超市的价格则为1.5元/斤。
“我们的收购价和市场上大的一级批发商差不多,乐购、家乐福、沃尔玛都有我们直接配送出去的货,但是,千万别以为我们赚了很多。”农场场长张陈文告诉记者,从收购到进超市,这中间有很多工序。
工序主要包括去烂叶、包装费、摊位费和运输费。张陈文说,他们都是选最好的菜到超市,有时候,一棵卷心菜要剥掉一半甚至一大半。“超市对我们的要求特别严,有时候为了保证质量,成本价比超市售价高,我们也得卖。”
所以,为了减少摊位费、管理费的成本,张陈文所在的公司去年试着在市中心开出5家直营店。同样的包装、同样的品牌要求,要比超市便宜0.1-0.5元/斤。
张陈文坦言,他们也在考虑,能否设立菜场专卖店,在普通的菜市场申请一两个摊位,平价销售。比如1.3-1.5元/斤的青菜,尽量压缩到1.0元/斤左右出售。目前这一方案正在讨论中。
从43万亩增至45万亩
和农场考虑怎么压缩菜价不同,王桂英现在盘算更多的是怎么种出更多的蔬菜,特别是绿叶菜。
10月15日,市政府召开三秋工作现场会。要求在完成蔬菜秋播34万亩次的基础上,切实抓好43万亩次的冬播蔬菜生产。11月8日,市农委的文件里,冬播蔬菜的要求变为“努力完成45万亩次蔬菜冬播任务”。
“青浦区现在是7万多亩的蔬菜种植面积,平常绿叶菜面积是2.5万亩,现在达到了3万亩。不过,最近下来的任务,我们区分到了3.5万亩绿叶菜的种植。”
王桂英知道,上海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上海各个区县用于农业生产的面积都极为有限。市农委下达的任务,她也能理解,今年菜价高,市里是想加大郊区绿叶菜的供应,总体上稳定菜价,加上元旦春节将至,这茬种下去的菜刚好应在两节的时候上市。
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蔬菜种植结构。以前种其他蔬菜的地,腾一部分种绿叶菜;现在水稻收割基本结束,将土翻一翻,种一批稻板田青菜;还有就是利用落叶果树的冬闲地,在果树下插种一两茬青菜。
记者在青浦区看到,不仅仅是农场,农民散种的菜田不少已插上了嫩苗,一块收割中的稻田已划上分界线,等着耕土机一到便准备翻土。马路一侧,还堆着一座座黑土堆。
蔬菜种植将立“军令状”
早在10月的三秋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就要求各区县蔬菜种植面积,不得低于市政府确定的蔬菜最低保有量面积;同时绿叶菜种植面积不得少于蔬菜面积的1/3。
现在,这条规定极有可能写进本市农业生产“十二五”规划,不仅仅是青浦,本市各个蔬菜种植区县,都将和“市里”签下“军令状”,种植面积一旦确定,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各区也得保证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的种植面积。
最低种植面积确定下来,一旦遇到郊菜特别是绿叶菜集中上市会不会“菜贱伤农”?对此,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农业部门正加大与农业保险公司的沟通,确保投保的农田,在蔬菜市场价低于成本价时,按差价补贴农民。
“绿叶菜不好保存,所以上海的绿叶菜,绝大多数靠自给。不过绿叶菜受天气影响大,风险高,收益也未必比根茎类或高档经济类菜多,这也是一些地方不愿大面积种植绿叶菜的原因之一。不过,一旦绿叶菜供应充足,这将很大程度上保证总体菜价的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