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菜,闯过了“高温”“虫害”大考

产生日期:2010-09-19 03:14      来源: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记者  黄勇娣)每天凌晨四点,一辆辆菜篮子车就从金山银龙蔬菜基地出发了,它们满载着以小青菜为主的无公害绿叶菜驶向世博园区。这样的场景,在今年高温天也是天天上演。据透露,往年到了高温时节,作为沪郊大型蔬菜生产企业的银龙基地几乎不种青菜,但今年,银龙每天直接供应世博园的青菜就达到了20多吨。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温天的青菜,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对于生产者来说,一旦气温超过30摄氏度,青菜籽播下去大多 “发不出”,即使发芽了,也是生长艰难,产量极低。叶菜供应紧缺,几乎年年引发菜价上涨。对于吃菜人来说,一方面渴望在夏天吃到小青菜,另一方面又存在心理障碍:夏季是病虫害高发期,小青菜上是不是打了不少药水?也因此,银龙公司此前的观念是,如果不能提供最绿色安全的青菜,那么宁愿留下“高温空档期”。

    但确保世博供应的需要,把这个难题提上了必须破解的日程表。早在2008年5月,银龙公司就成立“夏季青菜科研攻关小组”,由育苗场场长陈红辉牵头,主攻夏季青菜育苗和种植的关键难点问题:不仅种得出,还要实现高产,更要不打药水。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科技材料,以及多次请教市农科院等专家教授后,他们选择10多个耐热青菜品种采用多种模式栽培,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为了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陈红辉觉得早出晚归还不够,最后干脆搬到大棚边住下,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去观察一次。但每一次,离成功只差那么一步,瓶颈问题始终跨不过去。在第89次实验失败后,陈红辉也急了:难道真的不能攻克难题?

    室外的气温达到36摄氏度,大棚里的温度还要高出整整10摄氏度,陈红辉每进一次大棚都是“水淋淋”出来,他因此笑称自己就是“耐热品种”。去年7月的一天,陈红辉进入大棚许久也不见出来,工人们赶忙进去寻找才发现,他正呆呆地盯着一棵菜苗看,汗珠爬满了周身。大家想把他拽出来,但此时陈红辉却哭了:育苗终于成功了。

    今年5月,育苗场的大棚里源源不断产出大批量菜苗。一般菜农夏季种青菜,出苗率不超过50%,但银龙基地的出苗率提高到95%以上,移栽成活率也提高到90%以上。这样一来,就不仅实现“种得出”,还达到了高产。而且,在青菜生长过程中,基地探索出了全过程“绿色防控技术”,水分、肥料实施精确化管理,防虫、杀虫采用防虫网、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环保手段,完全不打化学药水。今年夏天,银龙育出了1000多万株青菜苗,每天有30到50吨安全的新鲜青菜进入世博园和上海市场。

    今后,银龙基地的青菜再也不会出现“高温空档期”了。他们的模式若能在市郊推广开来,还能顺利化解“夏季青菜生产难”、“市民不敢吃青菜”等顽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