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中华稻米文化园打造生态、低碳自然农业

产生日期:2010-08-25 02:39      来源: 中国上海

  2010是世博年,也是规划年,区农委充分利用世博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符合城乡一体化思路的“生态精品”农业为目标,积极筹划农业“十二五”规划,打造一系列农业示范园区。闵行中华稻米生态文化主题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该园由上海创博现代农业公司承建,以“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农业文明”为核心理念,让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艺相融合,积极探索建立了五项“生态”、“低碳”生产示范模式,对我区自然生态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模式一:种养结合系统循环工程化。将粮食作物秸秆粉碎接种微生物后作为肉猪舍的垫料,将养殖垫料作为生物肥料再还田,实现肉猪养殖零排放以及粮食作物生产的双增双减。

  模式二:优质蔬菜安全种植与良田秸秆循环应用。蔬菜加工剩余物与秸秆的微生物工程转化利用,建立有机质肥料和生态蔬菜种植的规范标准,该项目每年可处理蔬菜加工剩余物3650吨,大田秸秆5500吨,减少碳排放10800吨,提供有机质3000多吨。使其减少20%-30%的化肥用量,土壤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模式三:稻麦生态种植(结合区域灌溉水系生态调控)。采用秸秆生物处理直接还田、土壤分析配方化有机质肥料施用、灌溉水系的调控及稻虾稻鸭混养的模式实现增效和环保的目的。

  模式四:林下生态养殖应用(果树林下养鸡)。利用我区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采用自然放养和50%无抗生素生物饲料的养殖方式,确保养殖的自然、生态和安全,结合微生物技术,提高肉鸡的品质和风味。模式五:水产生态养殖。包括立体化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富营养水体的生物净化技术模式、优质水产品的输出、安全养殖和资源利用等技术模式。

  这些现代自然农业模式将为引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农村的建设、农民增收提供道理讲的通、眼睛看的明、生态账和经济账算的清楚的结果展示,并带动整个闵行实现品牌经济、人文环境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