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水果吃个够 上海有了"四大花旦"还要"四小花旦"

产生日期:2010-08-18 02:26      来源: 新华网

  当下正是沪郊葡萄大量上市之时,每个双休日,沪郊大大小小的果园都停满了专程来买葡萄的私家车,果民们乐开了怀———每亩产值超万元,沪郊6万亩葡萄给果民带来6亿元收入。

  葡萄与水蜜桃、梨、柑橘并称沪上水果“四大花旦”,总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左右。但这四种水果的供应期都集中在7月到9月之间。上海郊区能否引进更多水果品种?记者昨天从市林业部门获悉,目前林业部门已在沪郊开展“四小花旦”———蓝莓、樱桃、猕猴桃、鲜食枣等品种的引进、培育、试点栽培工作。

  市林业站站长朱建华告诉记者,“四小花旦”水果在市民中拥有很高的人气,都是白领热捧的养生水果,市场销售价格也较高,如果能引种成功,不仅受市民欢迎,而且也能给沪郊果农带来可观收益。同时,樱桃的上市期正好是上海水果“青黄不接”的5月、6月,猕猴桃上市在10月左右,又可以接上葡萄、柑橘。这样,沪郊水果的供应期可望从6月一直延续到12月,一年中有大半年都能吃到沪郊产的新鲜水果。

  “四小花旦”虽好,但要引进成功还有许多技术难关要攻克。例如,原产北方的樱桃,花芽萌发需要“蓄冷”,即积蓄“冷量”,上海冬天不够冷常常让樱桃积不到足够的“冷量”

  而发不了芽。本市林业部门今年对樱桃引种进行了立项,将在奉贤进行200亩的小规模试验。又如,蓝莓对土壤要求特别高,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4.5至5.5,而上海的土壤pH值一般都在7.5以上,要种蓝莓,就先要把土壤由“碱”改“酸”。还有,冬枣进入上海后遇到了“水难题”,每年冬枣开花结果时,正值黄梅多雨天,民间有“枣树开花用火烤”之说,就是说冬枣开花时天气要“干”。“我们已进行了5年试验,这5年中只遇到了一年是干黄梅,只有那年的冬枣品质和产量都高”,设在奉贤的上海小水果研究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黄梅雨水特别多,冬枣结果就很少”。

  但林业专家依然对“四小花旦”的引种充满信心。林业专家告诉记者,葡萄也不是上海的本土水果,上世纪70年代,上海从北方引进了白香蕉、金皇后两个品种,开始了种葡萄的尝试,很长一段时间,上海产的葡萄并不好吃,留给市民的记忆就是“酸”。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又从日本引进巨峰葡萄,刚开始时也“水土不服”,只长枝条不结果,林业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终于在沪郊种出了又大又甜的巨峰葡萄。如今,上海已形成整套葡萄种植技术规范,葡萄品种增加到了数十种,种植地从嘉定马陆推广到了沪郊各个区县,现在每个区县都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

  林业专家表示,“四小花旦”想要复制葡萄的成功之路,同样需要政策的扶持和技术攻关。例如,冬枣怕雨,但如果进行大棚栽培就能避开“水难题”。当然,大棚栽培需要大量初期投入,普通果农无法承担,需要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另外,农林部门专门从事小水果研究的科研人员还很少,小水果的试验、推广,也需要增加科技投入。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