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全面部署春季农业生产
产生日期:2010-03-29 02:06 来源: 上海科技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刚过,3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就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面对自然气候异常、世博农产品供应等新情况,如何确保20亿斤粮食完成,确保158家世博蔬菜基地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工作部署。
会前,与会成员参观了松江区浦江农资供应超市和绿肥高产示范方及青浦区粮食种子生产基地等地方。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传达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胡延照副市长就如何抓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国家提高了主产省粮食收购保护价,粳谷和小麦最低保护价分别为1.05元和0.86元,分别比上年每500克提高了0.1元和0.03元。上海市委、市政府也下发了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强农惠农政策。
夏熟作物茬口布局合理。全市夏粮种植面积约84万亩,油菜种植14万亩,合计比上年调减30万亩;绿肥种植63万亩,比上年增加42万亩。这为今年世博期间控制秸秆焚烧和秋熟作物适时播栽打好了基础。当前麦油作物总体长势较为正常,群体和个体指标接近常年水平。今年全市已建立二麦高产示范方166个,合计面积11.25万亩,比上年增加3.77万亩,增长50%。
春耕备耕较为充足。本市今年水稻预计种植面积为165万亩,比上年实际的162.7万亩略有增加。已备种子680万公斤左右,能基本满足种植需求;种子入库质量也好于往年, 70%以上入仓库种子发芽率高于90%。肥料市场价格平稳,肥料、农药准备充足。
食安工作有序推进。在加强158家世博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强化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严格动物防疫检疫管理的基础上,今年4月1日起,对本市蔬菜、生猪及生猪产品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市民的食用安全,更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水平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春季生产面临新问题
气候变化异常,自然风险存在。去年11月份以来,本市天气变化无常,气温时高时低,寒流频繁袭击,日照少,雨水集中,绝对低温低于往年。同时,在3月10日出现低温雨雪天气,郊区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出现了-3℃,对麦油等作物生长带来影响,部分地区麦油作物出现冻害。同时,下阶段正值夏熟粮油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气候的不确定性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
苗情长势不平衡性存在。受播栽阶段天气因素的影响,本市仍有17%的二麦、13%的油菜为三类苗。同时,受前阶段时阴时雨及冰冻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田块沟系通畅性差,雨后土壤湿度大,不利于根系生长。部分田块杂草基数较重,影响麦油正常生长。
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存在。世博会即将召开,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压力越来越大。从近几年农业部例行监测结果看,尽管地产蔬菜等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较高,但仍有个别样品出现农残超标,尤其是进沪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仍有发生。种子种苗、农药农资的质量问题,以及受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环境污染影响的突发矛盾仍时有发生。
立足抗灾全面抓早抓好
抓好在田作物春季管理。当前是在田作物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要确保沟系畅通,巧施拔节孕穗肥,立足抗灾,加强管理,提高二麦单产,从而确保完成全年20亿斤粮食的任务。做好蔬菜、西甜瓜、草莓、水果等在田作物的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春季气候多变,要密切关注低温、大风、雷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加强技术防范,落实好相应的抗灾措施。
搞好春耕备耕准备工作。千方百计挖潜种足面积,力争全市水稻种植160万亩,为完成20亿斤粮食生产任务打好基础。认真做好农用物资准备。加强水稻种子质量监管,关注肥料市场价格变化,做好农机维修购置工作,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抓好158个迎世博重点蔬菜基地的建设。认真执行“十项”制度,特别是植保员签名制度,做到生产过程有效控制。推进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市蔬菜种植户都要建立自身的档案信息,结合产地准出制度的实施,把所有地产上市蔬菜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实施蔬菜、生猪及生猪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上海世博局等6家单位已就《上海市实行蔬菜、生猪及生猪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联合发文,以确保世博期间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