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委确定沪郊水果生产发展思路
产生日期:2010-02-11 05:20 来源: 上海市农委
新年伊始,上海市农委在奉贤区召开了2010年水果生产工作会议,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提出,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本市水果生产的总体思路是:稳定面积,调优结构;依靠科技,提升质量;改善设施,集约生产;拓展功能,提高效益。促进水果生产提质增效、果农增收。
近几年,本市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近37万亩面积,投产面积31万亩;年产量48万余吨,总产值近16亿元,亩均产值5100余元。本市水果产业对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丰富市民果盘子、促进农业旅游、拉动居民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进一步推进水果生产内涵提升,要以已出台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为契机,以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基地设施化。要逐步加大投入,完善水果生产设施。结合本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尽快形成《推进本市水果生产提升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水果生产设施配置基本标准》、《标准化水果生产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指导推进完善水果生产设施。二是生产标准化。要加快不同种类水果生产标准的制修订,制订的标准要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让果农理解接受,要结合技术推广部门正在实施的科技入户工程,指导农民依标生产,确保技术标准入户入社,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三是经营组织化。要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水果生产组织化程度;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和农户的服务带动作用。四是销售品牌化。实际证明,“马陆”葡萄与“马路”葡萄十几倍的价格差异,充分说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性;要积极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水果生产合作社争创品牌。五是功能多元化。要充分利用水果生产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功能,立足致富农民、服务市民的宗旨,强化农业旅游功能开发,促进产业延伸、产品销售、果农增收,丰富市民生活。六是服务社会化。在科研院效、技术推广部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5个区域性专业研究所(桃、梨、葡萄、柑橘、小水果)的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与集成,提高水果生产的科技含量。